选课走班:为学生提供适合的教育

□薛党鹏

字数:2492 2023-02-19 版名:理论
  好的教育应当是“鞋合脚”的教育。然而,正如苏霍姆林斯基所言,“没有也不可能有抽象的学生”,每个学生都是独特的“这一个”。他们的禀赋、性格、爱好、志向千差万别,认知水平与方式、家庭成长环境各不相同。学生间的差异是客观存在的,因此,适合的教育才是最好的教育。
  适合的教育也是国家与社会多元化人才结构的要求。学校和教师要牢固树立人人成才观念、多样化人才观念,面向全体学生,关心每个学生,为学生提供适合的教育,促进每个学生主动地、生动活泼地发展。
  适合的教育需要适合的课程。选课走班作为新课程的一大亮点,既是适应高考综合改革的主要举措,也是普通高中育人方式改革的重要标志。规划好、实施好选课走班,对改变传统的教育教学及其管理模式,为学生提供适合的教育,支持学生全面发展、个性发展和持续发展都将发挥积极作用。
  “可选可走”——筑牢选课走班的课程基础
  选课走班的前提和基础是选课,走班是选课的有效实现方式和途径。课程是实现适合的教育,引领学生全面而有个性发展的保证。学校应给予学生更多的课程选择权,让每个学生拥有个性化的课程修习规划,拥有个性化的课程表。为此,学校必须构建体现多元开放、凸显办学特色的多层次、多样化的课程体系,真正筑牢选课走班的课程基础,让学生“可选可走”。
  选课走班的“课”是指课程,包含德智体美劳等五个方面,一个方面都不能少。五育并举,五育融合,全面发展。课程有类别之分,也有难易之别。选课走班的“课”不仅指学科、模块、项目,还指层次、级别等。多方向的课程让学生有多维度的课程选择,多层次的课程让学生有多水平的课程定位,进而让每一个学生有机会发现、发挥自己的潜能,学校形成符合社会价值追求、满足学生个性需求和发展、丰富而又可供选择的多样化的课程内容、结构体系。
  课程是育人的载体。课程特色是学校育人特色的重要体现。许多学校在教育教学实践的基础上,形成了富有特色的课程体系。例如,北京十一学校早在十多年前,就开始实践选课走班,构建了一套分层、分类、综合、特需相结合的课程体系,开设的学科课程、综合课程、职业考察课程多达300多门。探索形成并不断完善富有特色的课程体系,这是新高考背景下每一所高中学校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
  选择,常常是双向的。选择也从来就不是听命于自己。育人成己,师生共长。在新高考3+1+2(或6选3)背景下,教师学术水平和教学态度所形成的学术声望,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教师的是否被选择,决定着教师的岗位和地位。学校的学科声誉也影响着学科的被选情况,决定着教研组的岗位数,决定着学校未来的办学特色。新高考先行省份的学校实践表明,在选课走班的背景下,普通高中学校,特别是较小规模的学校,必须加强重点学科建设,做强学校优势课程,以特色学科、特色课程来打造学校特色,让学校在新课程新高考实施中可持续发展。
   “会选会走”——搭建选课走班的主体框架
  好的教育在不断选择中实现。选择是权利,也是能力,更是责任。丰富的课程、3+1+2,让学生的选择有了可能性。但是,做选择的前提是会选择。从某种意义来说,选择的能力比选择的机会更重要。基于此,在新课程新高考背景下,学生发展指导成了学校的一项重要工作。国务院《关于新时代推进普通高中育人方式改革的指导意见》提出了六项重点任务,其中的一条就是“加强学生发展指导”,明确要求对学生理想、心理、学习、生活、生涯规划指导应注重指导实效、健全指导机制。
  学校应该建立学生发展指导中心,组建由心理教师、班主任和思政课等相关学科教师组成的专业团队,负责落实学生发展指导工作。团队成员必须经过专业培训,具有相应的指导资格。学校要结合办学实际和学生特点,开发适合本校实际的学生发展指导课程,构建学生发展指导课程体系,将课程排入课表,落到实处;通过学科教学渗透,开设指导课程,举办专题讲座,开展职业体验等对学生进行指导,打通生涯规划教育渠道。
  好的教育需要学校、家庭、社会同心同向、协同育人。学校要注重利用高校、科研机构、企业等各种社会资源,构建家校社协同指导机制,特别是要联合高校以多种方式向学生及家长介绍专业设置、选拔要求、培养目标及就业方向等,为学生提供咨询和帮助。
  “我看得比别人远是因为我站在巨人的肩膀上。”这是牛顿的经典话语。新高考的选课走班在许多省份已经全面实施,因此,有很多好的经验和做法可以学习借鉴。比如,河北省就要求所有学校完善“全员育人导师制”,帮助学生形成适合个性特点的课程修习方案和人生发展规划。
  “选好走好”——优化选课走班的保障体系
  “可选可走”是前提,“会选会走”是关键,“选好走好”是目的。从本世纪初,国家启动第八次课程改革以来,选课走班就始终是重大挑战。事实上,《普通高中课程方案(2003年版)》的最大亮点就是选课制和学分制。但是,受高考指挥棒等因素的影响,这一课改的亮点没有完全点亮,在许多地区的许多学校,选课制和学分制并未落实落细,甚至压根儿没有落地。
  此次的招考制度改革从“根”改起,新高考倒逼教学改革,推进课程改革。完成好选课走班这个“老任务”,解决好选课走班这个“新困难”,让每一个学生“选好走好”,是普通高中学校和老师的职责。
  选课走班不仅对学校的课程、教学带来挑战,而且对学校的管理、评价也都带来很大冲击。事必有法,然后可成。学校必须探索基于新高考的三大制度体系:与选课走班相适应的教学管理制度体系;行政班与教学班、班主任和导师制有机结合的学生管理制度体系;以过程和结果并重的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价体系。
  新高考改革给学校教育教学带来全新的变化。学校必须准确识变,主动思变,积极应变。学校要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强化教师培训,着力解决好部分学科教师结构性缺编问题。学校要着力改善办学条件,改建、新建适量的走班教室,通过一室多用、融合共享,充分利用实验室、多功能教室、图书馆和学校周边社会公共资源。学校要加强智慧校园建设,充分运用信息技术,实现选课、排课、教学、管理、评价的智能化。
  新高考是挑战,也是机遇。普通高中学校的管理者和教师应认清形势,守正创新,积极实践,以有教无类的情怀、人人成才的信念、因材施教的智慧,实施好选课走班,为学生提供适合的教育,引领学生全面而有个性地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