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篇课文都是绝佳的写作示范

□何 捷

字数:2099 2023-02-12 版名:知行
  统编教科书安排了多种形式的写作练习,例如小练笔、课后题中的拓展练笔、选做题等。这些设计编排的目的,就是提醒教师在阅读教学中,注重读写结合,增加练笔的频率,以此提升写作效果。
  一学期八次单元作文,杯水车薪。请用这些微型的“百字作文”练习进行弥补吧。
  六年级课文《月光曲》中,就有一道“选做题”:听一听自己喜爱的音乐,展开联想和想象,把想到的情景写下来。之所以会有这样的设计,主要是因为本课的第九自然段,描写了贝多芬弹奏时,皮鞋匠以及妹妹的想象。配合着乐曲,文字描述了海面上升起月亮的情景,这一段的描写,让文学与音乐这两种艺术形式得到完美结合。课文示范,成了绝佳的写作例文,立刻进行模仿,尤其合适。
  在实际教学中,除了进行这样的拓展外,我们还可以设计更适合的写法:为一个艺术作品的诞生撰写一则故事。
  其实,这篇《月光曲》就是“为艺术作品诞生而撰写的故事”。课文提供了绝佳的写作示范。查找资料发现,真实的《月光曲》并非激情创作,而是苦难后的爆发。
  1801年贝多芬受耳疾困扰,同时追求有年龄与社会地位差距的伯爵女儿朱丽叶·圭查蒂。最终因为门第悬殊而被迫分手。贝多芬将内心的愁苦和悲愤倾泻在炽热的钢琴曲中,写下了《第14号钢琴奏鸣曲》。
  整部作品融入了贝多芬对耳聋疾患的忧郁思绪,也表达了对爱情的向往与憧憬。之所以叫《月光曲》,是由于德国诗人路德维希·莱尔斯塔勃在听曲之后说:“听了这首作品的第一乐章,使我想起了瑞士的琉森湖,以及湖面上水波荡漾的皎洁月光。”其后,流传开来,在编撰为故事后,加上了《月光曲》的标题。与此同时,关于“月光下即兴演奏”的传说,也有意无意地传播起来。《月光曲》这一俗名比《第14号钢琴奏鸣曲》的本名更有名。
  故事让文学与音乐两种艺术相辅相成,产生了极大的传播与推广作用。
  学习《月光曲》,可以将其作为“艺术作品的诞生故事”来研读。从故事编撰角度看,至少在三个方面值得借鉴:
   其一,故事中的人
  此故事中写到三个人:盲姑娘、皮鞋匠、贝多芬。三人有着共同的特点:善良,对音乐持有无限的热爱。正是这身份悬殊,而又对同一事物有着共同追求,人物的设计让故事中安排的各种情节有了默契的配合,让编撰的故事更有真实感。
  其二,故事中的场景
  此故事中的场景是精心布置的。例如,故事发生在容易产生灵感的莱茵河边;那个不知名的小镇,也许如同香榭丽舍大道旁的咖啡屋一样,充满着艺术气息与所有的可能……故事发生在晚间幽静的小路上,这让故事中的优雅气息变得浓郁。最后叠加上贝多芬正要弹奏时,“一阵风吹灭了蜡烛,月光照进了茅屋,为一切披上了银纱,显得格外清幽。”这样的氛围营造,如此考究的细节,无不为故事中发生的奇迹做着铺垫。
  其三,故事中的情节
  此故事中的情节,充满了全人类阅读故事时的共同喜好——惊喜。
  惊喜元素几乎布置在故事的每一个桥段中。故事情节大致可以分为三个:贝多芬听曲;贝多芬弹曲;贝多芬创作《月光曲》。听曲时,是因为“意外地闯入”,有惊喜;弹奏时,是即兴激情创作,让人惊叹;之后的创作,更是灵感爆发,惊为天人。故事中无处不充满了惊奇,将灵感、顿悟、天才等元素充分展现在故事中,让故事具有超强的传播力与可读性。
  所有人看到这一故事时,明知有蹊跷,但宁愿相信。我们愿意相信这个故事,因为它充满着真善美,充满着对高雅艺术的追求,最关键的是——故事本身充满着让人喜爱的惊喜元素。
  从这个角度再次证明:优质的课文,正是学习写作的极佳示范。优质的课文,不断提升着学生的审美水平,颠覆着学生对写作的认识。以此文为例,在虚构故事时,绝非随意写,想到什么就写什么。相反,一切虚构要在每一个细节上下足功夫,做足考究。写成文字时,要在每一句上做好描绘与刻画,要在情境创设与情节设计上做好精心布局。
  大处着眼,小处落笔,构思一个故事如同完成一件艺术品。
  所以,学习此文后,让学生选做的练笔可以是:为你所熟悉的一个艺术品,杜撰一个关于“如何诞生”的前传故事。如何编写故事?参考《月光曲》即可,在阅读学习中得法,在写作中运用。
  实际上,这样的故事很多。例如,单元中的《伯牙鼓琴》。此文在《列子》中最先出现时,并没有“俞伯牙摔琴谢知音”的情节。这一情节也可能是后期入选《吕氏春秋》等其他集子时,被不断创编的。再比如,同样入选教科书的《纪昌学射》,其中提及纪昌为了学习射箭,他躺在梭机下,视动如静;他将虱子吊起来观看,视小如大;他用针戳眼皮,确保不眨眼……这些故事,可能是创编的,但很精彩,很励志。还比如,《孔子向师襄学琴》的故事,更有层次感。孔子学琴,先得其法,掌握弹奏方法、技巧;再得其数,掌握琴曲内在规律;再得其志,产生对音乐的兴趣、热爱、志向;最后得其人,与乐曲中所描绘的人产生共鸣、获得共生融合。这不正是艺术作品诞生的历程,这样的故事,不都是最佳的范本吗?
  故事,有离奇的成分。但只要故事能编写得受人喜爱,能既符合故事的形式,又创造出应有的美感,更符合人们阅读的需求,就能给阅读故事的人带来精神感召,也就符合群众传播的意愿,就能流传下来。
  所以,以课文为范文,让学生学习写“艺术作品诞生的前传故事”。这样的设计,让写作本身也具有了艺术创作的价值。这是值得教师研究与尝试的教学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