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小学美术课堂“合作式学习”的策略分析

□夏 丹

字数:1598 2023-02-12 版名:教育理论
  以生为本,合理规划合作小组
  美术教学的过程当中,老师想要预设“合作式学习”,就先要合理地规划小组,获得理想效果。具体来说,老师先要充分了解班级里每个学生的具体情况,鼓励学生先自由结成小组,并结合学生的选择,在小组内规划层次,适当协调、平衡小组内成员的平均水平,保证小组成员之间优势互补、彼此帮助;再次优化小组,并合理设计学生分工,此次调整基本上在一个教学周期(主题)内固定不变,在下一个主题进行之前可以循环一次,也可以固定组员不变,以学生的自主意识为主,充分展现每个组员的综合实力,促进相互合作,增强学生对小组的“归属感”,有助于更加积极、主动地完成老师布置的教学任务。
  兴趣为先,全面丰富课堂教学
  对小学生来说,课程的兴趣往往直接影响到教学效果,由此,老师必须结合实际情况选择教学方式,充分激发学生兴趣。
  (一)文献共读法
  若本堂课的内容相对较多,且涉及的知识也比较复杂,特别是如美术欣赏类的课程,往往会有很多美术史或者美术家的生平经历,文字多、图像少,很容易引起学生的厌倦情绪。对此,老师可以应用多媒体课件、教辅材料、图书绘本等途径,鼓励学生共读,掌握知识,拓展视野。
  (二)小组游戏法
  游戏教学对于任何学段的学生来说都有较强的吸引力,让学生得以在一个轻松、愉快的环境中学习美术知识、掌握美术技能,并促进积极沟通以及良好合作意识的生成。对于不同内容,老师可应用多元化的游戏形式和内容。
  例如,低年段的“彩线连彩点”教学时,老师可以组织如“借形想象绘画”“合作描点”等形式设计课堂游戏,而“借形想象绘画”,一般涵盖拓墨借形、拓印借形、拓色借形等诸多方式,具体操作中,可以在分组的基础之上,鼓励学生自由地滴、吹、拓纸上的色料,并在完成之后,在已有的抽象图形上共同进行二次创作,生成有价值的美术绘画作品。在这一过程当中,合作探究、共同思考的过程有助于充分激发小学生美术学习的兴趣,提升学科自信,深化审美意识。
  (三)协同创作法
  协同创作的教学方式,主要是将美术课程当中创造、设计类的任务项目化处理,并发布给学生,由学生以小组的形式,在自行设计、讨论以及创造的过程中完成。在协同创作的教学方式下,合作学习将每个个体的独立状态转变成积极的互动合作关系,令学生能够以合作小组当中的成员之一,感受美术创作的独特魅力。
  比方说,在针对高年级设计毕业相关的内容的时候,老师就可以结合课程内容,引导学生们设计一次“毕业告别活动”,鼓励每个小组的成员团结合作,设计一份毕业纪念册、纪念品等等,在合作创作的过程当中,每个学生都能够展现出自己的能力以及审美素养,而且还有助于深化学生之间的感情。
   多元评价,促进课堂实效巩固
  对于小学生的美术合作学习来说,还要在课后做好学生合作学习效果的整体评价,予以正向的、积极的评价,创新评价形式,突破传统约束,巩固课堂实效的同时,也促进学生下次参与课堂活动的兴趣生成,形成良性循环。
  具体来说,教学评价整体方向不能局限在学习成果,而是要采取动态性评价的方式,尤其关注学生在小组合作中的积极性以及参与度。如“手工纸袋”的制作课程,老师可以在课堂上设计“展览会”的情境,由每个小组的组长作为“商家”,推荐自己小组的作品,重点从外形、色彩等角度加以描述;同时,其他小组的成员扮演“客人”,听取其他小组长的介绍,选择自己喜欢的纸袋,用投票的方式“购买”;最后,老师统计所有小组的“销量”,评出“最佳销量”“精致创意”等奖项,再由老师整体评价。这样的评价模式,集中了小组评价、组际评价以及老师评价三个方面,每个学生都能够参与其中,增强自信、深化审美修养,感受成功的喜悦。
  综上,采用“合作式学习”的方式来提升课堂实效,促进学生美学思维生成和发展对于农村地区是很必要的,这样的教学方式除了能够提升课堂质量,还能够有效强化学生的美术思维,深化学科素养,促进其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
  (作者单位:陕西省渭南市临渭区三张镇中心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