扒龙舟

□蒋晚艳

字数:1627 2023-02-01 版名:文化
  每年农历四月初至五月中旬是黄埔龙舟节,一般端午才划龙舟,广州黄埔为何持续一个半月簪花挂红、龙腾人欢?那日,见到龙舟龙头龙尾制作技艺非遗传承人张伟潮,他说:“黄埔区内有‘大头狗’和‘鸡公头’两种形制的传统龙舟,受地势潮汐影响,以沙涌为界,每年五月初一至五月十八适合增城、东莞向之东江水系‘大头狗’扒龙舟,四月初八至端午适合广州市内之西江水系‘鸡公头’扒龙舟。”
  黄埔称龙舟为龙船,船大,坐的人多。“扒”是两边桨往前冲,有齐心协力之意。与其他地方赛龙舟不同,黄埔扒龙舟是展现宗族实力、注重亲群关系,是百姓祈福祈安的美好信仰。起龙、请神、采青、参神、龙船景、龙船饭、送神、藏龙,几百年来,黄埔一直坚守古老、神圣的扒龙舟模式,
  “四月八,龙舟透底挖。”龙舟节前先“起龙”。明朝时期,中国龙舟“京作”“杭作”“广作”风靡海内外,广州用“广作”之红木家具的坤甸木制作龙舟。坤甸木密度大,受天气影响容易开裂,黄埔先辈将龙船藏于涌底,用湿滑的河泥包裹,能保存上百年甚至千年不朽。起龙日,众人扛着铁锹、锄头等齐聚藏龙地,负责起龙仪式的长者一声令下,男丁纷纷冲进河涌,挖的挖、铲的铲,其中两人拿铁缆一端绑木棍一端套龙头,站在龙舟两侧用力拉木棍两端,从龙头一直拉到龙尾,“一二三,起!”数番用力后,泥土松动,河水渗进船底,龙舟慢慢脱离淤泥。这时,河涌两边锣鼓喧天,鞭炮齐鸣。村中长者备上姜茶等起龙食物,给男丁驱寒暖身。男童光着身子,像泥鳅一样在满是淤泥的龙舟上来回滑,边滑边洗龙舟、沾龙气,欢笑声响彻黄埔上空。
  岭南藏龙因村而异,有的为了起龙方便采用藏龙架,黄埔大部分村坚持沿用淤泥藏龙、淤泥起龙、孩童扒泥龙,既传承了龙舟集体主义精神,又让孩子走进民风民俗之中。起龙后,在龙舟清洗、检修、上色、彩绘和训练期间派发龙船请柬,邀请老表来村游龙、竞龙、吃龙舟饭,共赏龙船景,共庆龙舟节。
  黄埔各村每年龙舟节都会去庙里“请神”,以感谢、祈求神灵继续庇佑。游龙前,村里老者选黄道吉日,率队祭神,老者在龙头龙尾及船身、锣鼓架等贴上神赐的福符,龙头套上红绸花,选两个桡手扛,村民戴着龙帽、举着罗伞、桨桡等,一路敲锣打鼓到河涌,两桡手按指示给龙舟装上龙头龙尾,老者将神斗置于龙舟,以沾带福气、再续平安。
  “采青”多在全村认为有福气、有灵气的某桥头或河涌沿岸进行。青为龙食,多以禾苗、香茅或龙眼代替。采青全场肃穆,船头人先将青连根拔起,庄严地递给领头长老,长老恭恭敬敬地把青置于龙头龙尾,抬手用力一挥,继而敲锣、击鼓、鸣炮,众人欢庆“龙舟苏醒”。
  龙舟节,发请柬的叫“招景”,收到请柬去外村的叫“趁景”,招景送趁景回村叫“送景”。趁景途中,有的村落用龙船饼、龙船茶招待,有的请趁景龙舟上岸吃龙船饭。我曾多次被黄埔工友请吃“龙舟饭”,不明白为何每次都有一盘混搭菜。张伟潮说:“那叫‘龙舟丁’,是龙舟饭的精髓!”原来,古时经济拮据,每请一次“龙船饭”要耗掉全村人一周的口粮,龙舟菜是各家各户聚集的,量少,单不成菜,村民就把各种菜切丁混合煮。“黄埔龙舟饭保持‘龙舟丁’,是不忘初心,不忘本。”张伟潮说。
  吃了龙船饭开始送景。“大头狗”头大、船宽、没尾巴,只划头的方向,送景时,如果遇到水窄不能掉头,把龙舟直接抬上岸,在岸上掉了方向再下水,扒船的人不反向。“鸡公头”身体大、两头小,头尾对称,送景时人转方向,龙舟往左旗左挥、龙舟右行旗右挥、龙舟前进旗往两边挥,旗手双手端旗向岸上鞠躬表示“谢旗”,此时鞭炮雷动,主客作揖送别。
  “送神”和“藏龙”是一年一度龙舟节的最后环节。神斗、龙头、龙尾、罗伞、锣鼓、桨桡、龙帽等存放庙堂原位,福符依旧贴龙头龙尾承接来年福气,龙身再藏河涌,等来年再展龙威。
  “龙舟竞渡扬碧波,千年故土展新姿。”黄埔各村龙舟各有特色,扒龙舟也各显神通、派头十足。在北京冬奥会开幕式上,以二十四节气倒计时,由张伟潮制作的龙头在端午环节登场,极具岭南风韵的龙舟头带着水花跃出水面,那一刻,中国龙舟惊艳了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