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夕夜,看春晚
◎张艳丽
字数:1020
2023-01-18
版名:年味
儿时的春节,年夜饭无比丰盛,难得的大鱼大肉,当然少不了一大盘圆滚滚的饺子,总有一枚硬币饺子添了一份喜庆新奇。家家户户点完“大红草”,鞭炮噼里啪啦,春节的狂欢正式拉开序幕,男人们聚在一处浅斟豪饮,婆娘们围着火炉家长里短,一群年龄相仿的孩童们点着蜡烛、提着灯笼满大街疯跑。不知道谁先吆喝一声——春晚开始了!大家一窝蜂涌向村东头王家大院,那里有全村唯一的一台彩色电视机。生意兴隆的王大伯每每将电视搬到院子里,乡亲们总会围个里三层外三层,看着屏幕里衣着华丽的红男绿女,想象着外面世界的精彩,每个人心里都在借助春晚的一方舞台勾画着未来美好的愿景……
对于我们80后,小时候看电视像过节,看春晚简直就是奢侈。因为难得一见,春晚节目神秘而新鲜,我常常和弟弟通过收音机收听春晚节目,之后东家瞅瞅西家看看,断断续续半年时间才能看个大概。那些精彩的节目、只言片语迅速走红,成为流行时尚,风靡神州。记忆里,春晚的魔力可以持续很久,经典的题材往往变成人们茶余饭后的谈资,冯巩、牛群、赵本山、宋丹丹几乎成了那个时代欢乐的代名词。
渐渐地,村里外出打工的人越来越多,老老少少走南闯北,过年回来手头宽裕不约而同买回了时髦的家电。哪家新买了电视机便会在院中间点上一串长长的鞭炮,红红的炮纸遍地开花,主人会热情地邀请亲朋好友来家里欣赏,似乎挤满人头的春节联欢晚会才过瘾。起初只有几家,连廊上挂着大红灯笼或者打着白炽灯,乡亲们乘兴而来尽兴而去。再过两年,差不多家家户户都在堂屋摆上了方方正正的黑匣子,酒足饭饱,一家人团团围坐。看着莺歌燕舞、生旦净末、相声小品、各种国粹粉墨登场,开心的笑声从千家万户传出来,一样的爽朗、一样的惬意。
我们家的电视机也屡屡更新换代,最早的是十七英寸黑白电视,室外天线高高矗立着却经常布满雪花;高中那会儿换了台长虹彩电;成家立业后,换了大房子,客厅安装了投屏,镭射效果自然高端大气。习惯了一家四口喝着茶吃着零食一口气看完春晚,从晚八点到凌晨倒计时,在满心的期待中欢欢喜喜过大年。大年初一拜年的时候,大街小巷所到之处全是春晚的节目外放,欢声笑语中插科打诨、吹拉弹唱,令亿万国人乐此不疲。
四十年来,历届导演都在努力创新,春晚舞台也与时俱进,不仅仅娱乐大众,更多地关注时事,贴近民生,极力歌颂真善美,猛烈抨击假恶丑,成为百姓喜闻乐见的艺术形式。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春晚的舞台早已跨越时空,走出国门,实现了质的飞跃,可那份地气犹在,祝福的主题不改,万众瞩目的盛况依旧。
对于我们80后,小时候看电视像过节,看春晚简直就是奢侈。因为难得一见,春晚节目神秘而新鲜,我常常和弟弟通过收音机收听春晚节目,之后东家瞅瞅西家看看,断断续续半年时间才能看个大概。那些精彩的节目、只言片语迅速走红,成为流行时尚,风靡神州。记忆里,春晚的魔力可以持续很久,经典的题材往往变成人们茶余饭后的谈资,冯巩、牛群、赵本山、宋丹丹几乎成了那个时代欢乐的代名词。
渐渐地,村里外出打工的人越来越多,老老少少走南闯北,过年回来手头宽裕不约而同买回了时髦的家电。哪家新买了电视机便会在院中间点上一串长长的鞭炮,红红的炮纸遍地开花,主人会热情地邀请亲朋好友来家里欣赏,似乎挤满人头的春节联欢晚会才过瘾。起初只有几家,连廊上挂着大红灯笼或者打着白炽灯,乡亲们乘兴而来尽兴而去。再过两年,差不多家家户户都在堂屋摆上了方方正正的黑匣子,酒足饭饱,一家人团团围坐。看着莺歌燕舞、生旦净末、相声小品、各种国粹粉墨登场,开心的笑声从千家万户传出来,一样的爽朗、一样的惬意。
我们家的电视机也屡屡更新换代,最早的是十七英寸黑白电视,室外天线高高矗立着却经常布满雪花;高中那会儿换了台长虹彩电;成家立业后,换了大房子,客厅安装了投屏,镭射效果自然高端大气。习惯了一家四口喝着茶吃着零食一口气看完春晚,从晚八点到凌晨倒计时,在满心的期待中欢欢喜喜过大年。大年初一拜年的时候,大街小巷所到之处全是春晚的节目外放,欢声笑语中插科打诨、吹拉弹唱,令亿万国人乐此不疲。
四十年来,历届导演都在努力创新,春晚舞台也与时俱进,不仅仅娱乐大众,更多地关注时事,贴近民生,极力歌颂真善美,猛烈抨击假恶丑,成为百姓喜闻乐见的艺术形式。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春晚的舞台早已跨越时空,走出国门,实现了质的飞跃,可那份地气犹在,祝福的主题不改,万众瞩目的盛况依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