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下的 小学中高段课外阅读指导策略

□刘 红

字数:1486 2023-01-15 版名:教育理论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倡导“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书,注重阅读引导,培养读书兴趣,提高读书品位”。对课外阅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指向更加明确。那么如何进行中高段小学生语文课外阅读指导呢?现将笔者的一些策略分享如下:
  明确课外阅读的学段计划
  课外阅读既要尊重学生的自主选择,也要有相应的学段阅读计划,根据各学段的教学目标,安排恰当的课外阅读,循序渐进,逐级增加阅读量与阅读难度,凸显阅读梯度。
  1.第一学段:小学低段(1-2年级)。浅层次的童话、寓言、故事、儿歌、儿童诗,有助于形象思维的发展。
  2.第二学段:小学中段(3-4年级)。重视叙述性作品的阅读,总量不少于40万字,此学段学生喜欢具有生动形象的故事性较强的作品。
  3.第三学段:小学高段(5-6年级)。扩展阅读面,课外阅读量不少于100万字。
  激发学生课外阅读兴趣
  1.从课内阅读向课外延伸。初步了解学生读过什么书,读了多少书,有什么收获。在课堂、课余时间介绍中外典故、名人传记、格言警句,赏析美文片段,激发学生的阅读欲望,明白阅读的重要意义。
  2.运用多种阅读媒介,进行兴趣转移。利用学生喜欢的动画人物故事,引导他们读一些类似的、有益的、兴趣高的文学书籍,如:《中华成语故事》《西游记》《水浒传》等渲染情节的让学生畅快地阅读原著,享受阅读原著的乐趣。
  3.制造悬念,激发阅读兴趣。教师利用多种方式制造悬念,谈论文章的精彩情节、精彩片段,讲述某一个故事的梗概,介绍某一个名人的奇闻趣事,等等。激发学生渴望阅读相关作品的兴趣,了解作品的全貌。
  掌握正确的阅读方法
  1.剪贴法。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积累鲜活的精品材料。学生可以找一个旧杂志作为剪贴本。准备一个耐用能保存的本子做集锦本,收集的资料要整理分类,如:按名人名言、片段、写景、写人、记事等方法分类,便于查找学习。
  2.批画法。“批”即在文章旁边写下自己的体会及看法。“画”即用“○”把不认识的或难懂的字词圈住,查字典、词典,认清弄懂;用“‖”号给文章分层次;用线条画出佳词名句。
  3.读书笔记法。目的在于培养学生归纳、整理、概括等能力。如学生读了文章之后,引导学生以读书笔记的形式,摘抄好词好句;尝试记录自己的阅读感受。也可以试着归纳文章的中心思想,“本文通过讲述什么故事,赞扬了什么精神,表达了什么感情”等。
  当然,还可以采用常用的默读法、跳读法、猜读法等,提高阅读效率。
  进行多元的阅读评价
  1.学生自评。自我评价具有反思性,可以激发自我阅读的兴趣,变被动接受为主动阅读,是对自己阅读状态、阅读过程、阅读收获、阅读效果的综合认识,长期的自我评价有利于巩固阅读效果,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提升语文学科素养。
  2.小组互评。小学生正处于各种素质和能力的形成阶段,因此学会分享,学会合作,学会探讨交流自己的阅读想法,对于社交能力的提升、阅读知识的巩固和阅读视觉的扩大,都有很大的帮助。
  开展多样的读书成果展示活动
  1.开展课外读书分享会。在班级内组织开展读书分享活动,可以将学生的读书收获、故事内容、精彩段落、重要的启示等与同学分享,既可以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又让同学之间相互学习借鉴,巩固读书效果。
  2.开展课外读书笔记展评。可以指导学生按照一定的格式记录读书笔记,并且定期进行读书笔记展评,让同学们相互学习,通过具体可见的笔记来启发学生懂得用怎么样的方式读书,要读到什么程度,什么是高效的阅读。
  3.开展故事情景剧表演活动。将班级学生分成若干小组,共读一本书一个故事,然后组织学生进行情景剧表演,寓教于乐,既展示了读书成果,又加深了学生的印象,还可以让学生在真实的情境中感受阅读的乐趣。
  (作者单位:陕西省泾阳县中张镇中心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