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劳动教育从课堂开始

□任佳珍

字数:1648 2023-01-15 版名:教育理论
  随着新课标的颁布,劳动教育被提上重要日程。作为城市小学,既缺少实践基地,又缺少劳动机会,如何有效落实劳动课的育人目标呢?笔者认为,同样可以充分发挥课堂主阵地作用,实现劳动课树徳、增智、强体、育美的综合育人价值。
  在课堂播下劳动种子
  提起劳动教育,大多数人首先会想到田间劳作的情景。其实,劳动在不同时代,有着不同的内容。劳动教育的关键在于培养学生的劳动观念、劳动知识和能力、劳动习惯和品质等,让学生崇尚劳动、尊重劳动,形成正确的劳动态度,树立“劳动最光荣、劳动最崇高、劳动最伟大、劳动最美丽”的劳动价值观,传承和发扬中华民族勤俭、奋斗、创造、奉献的劳动精神。这些目标,在课堂阵地都能实现。
  在小学语文教材中,与劳动教育有关的内容其实就蕴藏在每篇课文的字里行间。《纸的发明》通过介绍纸的发明过程,展示了古人的聪明才智;读了《千人糕》,孩子们自然会明白“一块平平常常的糕,经过很多很多人的劳动,才能摆在我们面前”;《邓小平爷爷植树》一文,小平爷爷对植树绿化和环境保护的重视,更能激发学生播下一颗种子、种下一棵小树的强烈愿望。通过文本阅读和劳育渗透,这些劳动的种子定会在孩子心中生根、发芽、开花、结果。
  在课堂培养劳动技能
  劳动教育要建构一定体系,并且付诸循序渐进的过程中。《中小学劳动教育读本》一书通过“我的任务清单”引导学生学习掌握不同年龄段日常生活劳动、服务性劳动、生产劳动的基本技能,每学期设置一个“劳动周”,引导学生在实践活动中养成劳动习惯,学习劳动技能,形成正确的劳动教育价值观,培养热爱劳动的品质。
  学校要不断探索劳动教育的载体和途径,可以将《中小学劳动教育读本》作为依托,根据学生年龄特点将劳动清单由低年级和高年级两个学段细分到六个年级,使任务更清晰,目标更明确。还可以设置与任务清单相关的劳动技能竞赛,通过评价激发和促进学生劳动意识不断增强,劳动能力全面提升。
   在课堂点燃劳动激情
  本校教师在课堂创设劳动实践机会,让学生把一些半成品食材带到学校,在课堂制作寿司、绿豆糕等,学生以组为单位,相互协作,兴致非常高,吃着自己的劳动成果,别提有多高兴了!孩子们在劳动过程中,感悟到“劳动最光荣”“自己动手丰衣足食”等教育收获。
  劳动的技能是学不完的,仅靠课堂也是远远不够的。但可以通过课堂主阵地,借助集体劳动学生间相互学习、互相帮助、彼此竞争、成果分享,在课堂点燃学生的劳动热情,并将这种激情带到校外,延伸到做饭、饲养等家务劳动,由课堂教学带动课外实践,激发学生到更广阔的天地里投入劳动实践。
  在课堂培养劳动情感
  劳动创造了世界;劳动创造了人类;劳动最光荣。这些观点反映了客观真理,永远不会过时。因此,必须培养学生热爱劳动、热爱劳动人民的情感。既可以挖掘各科教材中的劳动教育元素渗透,也可以在班队会通过讲述劳模故事、身边最美劳动者等让学生在听中悟,看中学。笔者所在学校充分发挥“第三课堂”职能,带领学生走向社会,走近劳动者。冬天,为环卫工人送上一杯自制的姜枣茶,温热的不仅是环卫工人的心,还有热爱劳动人民的情感;五一劳动节,让学生亲手制作“最美劳动者奖章”,走上街头亲自送给自己心中的最美劳动者。在交流互动中,爱的种子已悄然播撒。
  在课堂开发创造潜力
  如今的中国,已进入靠创造性劳动带来人类进步与发展的新时代。作为未来的接班人,更要注重在劳动教育中培养其动手、动脑的创新劳动能力。笔者所在学校以“第二课堂”为载体,开设了创客、机器人、科技制作社团,引导学生开展创造性劳动。“环保大使”项目中,在学生设计的程序驱动下,机器人又快又准地完成一系列高难度的垃圾清运工作;小小创客们发明创造的“火星着陆器”“风能小车”等,在陕西省电脑制作大赛中连年获奖;科技社团,孩子们制作了太阳能遥控小汽车,利用废旧电池发明了声控灯等。变废为宝、发明创造的理念已经根植于心。
  新时期新劳育,作为城市学校,劳动教育要以课堂为圆心,不断丰富内容,扩大载体,描绘劳动教育最大最美的圆,绽放勤劳智慧最亮最炫的光!
  (作者单位:陕西省宝鸡市金台区西街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