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钱就能进名校”的老骗局何以一再重演 ?

□叶金福

字数:770 2023-01-11 版名:声音
  “一念之差,不仅钱被骗了,小孩还因此没法读书,我真是后悔莫及。”近日,在办理杨某某涉嫌诈骗罪一案时,被害人秦某某的话让检察官印象深刻。(1月3日《宁波日报》)
  据报道,经审查,2020年12月至2022年8月,杨某某谎称可以帮助学生办理所谓的择校、转校等事宜,并以需要请客吃饭、送礼等为由,先后骗取梁某某、黄某某、石某某等8名学生家长共计48590元及2条名贵香烟。2022年12月,宁波市宁海县人民法院以涉嫌诈骗罪判处杨某某有期徒刑一年三个月,并处罚金10000元。
  近年来,各地类似“花钱就能进名校”的骗局屡有发生,每一起骗局的结局无非就是两个:其一,家长失财,学生失学;其二,诈骗者被抓,锒铛入狱。可见,“花钱就能进名校”骗局,于双方而言,都没有任何好处。为何这一“老骗局”还能一再重演呢?笔者以为,这既与家长的“名校情结”有关联,也与相关部门的“防骗教育”不到位有关联。
  因此,笔者以为,要戳穿“花钱就能进名校”骗局,还需多打“组合拳”。首先,招生部门应积极承担起招生的宣传工作,让每一位考生和家长都知晓学校录取工作始终秉持“公开公正公平性”原则,绝没有“走后门”“靠关系”进名校的可能,从而让考生和家长打消找关系“花钱进名校”的念头。其次,公安部门应加大打击力度,对那些打着“花钱就能进名校”幌子的不法分子,应采取“零容忍”的态度,发现一起查处一起,不妨通过“高额罚单”“追究刑责”等处罚手段,让其付出应有的代价。其三,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也应对考生和家长加强招生的“防骗知识”教育,既要告知每一位考生和家长学校招生没有“偏门”可走,“进名校”只能是用“成绩”说话,又要通过身边的典型案例,以案释法,以案警示,引以为戒。
  此外,家长也应多一份理性和清醒,要按照正规渠道为孩子选择适合的学校,切莫妄想通过所谓的“关系”让孩子接受良好教育,否则可能面临“家长失财、孩子失学”的后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