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僵尸科研机构”要优化更要“活化”

□龙敏飞

字数:1079 2023-01-11 版名:声音
  高校是我国战略科技力量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国基础研究的主力军和主阵地。过去十年间,高校科技力量为我国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作出了巨大贡献。其中,校级科研机构成为高校加强科学研究工作的重要力量。然而,近期不少高校却纷纷发布清理校级科研机构的通知,引发社会关注。从相关报道中可以看到,一些高校所清理的科研机构,大都处于停运、负责人退休状态,等等。(1月3日《光明日报》)
  清理校级科研机构有何用意?这是很多人最关注的问题。从各方的呈现来看,清理的科研机构基本上都是“三无机构”:无经费、无人员、无办公场所,即学校不提供额外的经费支持,需要个人去申请纵向或横向科研经费;除了带头人外,没有编制,所以无固定人员,全都是兼职;因为无行政规划,也难以配套专门的办公室或实验室等。这样的科研机构,早已名存实亡,对其进行清理,自在情理之中,这也只是为了保持校级科研机构的正常运转而已。
  一些校级科研机构的设立,一开始是为了促进相关学科的发展、提升相关学术的研究水平,一些科研机构在设立初期,也曾发挥过积极作用,其正向价值不容否认。但在发展的过程中,一些科研机构后续的发展跟不上时代的进步,或因各种各样的原因无以为继,这时候进行动态清理,确有必要。因为这意味着一点,对各大高校来说,不只是重视科研机构的“数量”,更重视科研机构的“质量”。动态清理“僵尸”科研机构,有助于高校科研向更高质量发展迈进。
  校级科研机构的诞生,一般情况下,都是有严格的规范与标准的,设立并不容易,最终被“动态优化”,其实还是非常可惜的。
  对校级科研机构进行“优化”可以有,但还应做好“活化”工作。一则,对学校方面来说,还是需要从源头上做好把关审核工作,并认真加强管理,必要的时候学校方面可以进行一定的投入,确保校级科研机构有“源头活水”,这是做好“防患于未然”的工作。二则,校级科研机构的设立要有“长远眼光”,要聚集多方资源、集中科研力量,突破传统学科学院等的束缚,避免人力、物力和科研资源的隐性浪费。三则,在“淘汰后进”的基础上,也要注重“挖掘先进”,对新兴学科、前沿学科中有潜力的校级科研机构要做好“帮助扶持”工作,确保这些科研机构发展得更好一些。四则,在“优化”一些科研机构之前,或许也可以做好“整合”工作,比如,是否可以让一些科研机构合并或并入其他科研机构,让其发挥出最大的正向价值?这值得探索。
  总而言之,对“僵尸科研机构”要做好优化工作,更要做好“活化”文章。唯此,才能确保科研机构的“动态调整”是一个更加科学合理的程序,也才能最大限度地激发校级科研机构的活力与动力,让其为社会发展作出更大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