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趣中的中医传承
——《江南药镇》序
字数:1798
2023-01-11
版名:悦读
□刘诚龙
叶建强先生真有一颗童心。读他的《江南药镇》,我还想要赞的是他有一颗乡心。叶先生生于江南长于江南,现在虽已入城,乡心不减。城也是在江南,爱江南自是爱家乡。自然,城江南与乡江南是不一样的,城江南或是客居之所,乡江南才是灵魂之居。叶先生浓墨重彩,深情厚谊,描述自己桑梓地,家国情怀跃然纸上。沈从文说:一个战士不是战死沙场,便是回到故乡。且让我套一下这句话:一个作家,若不累死职场,就应该歌颂故乡。
童心,很多作家有,成人作家也常常冒出童心火花;乡心,更多作家更有,乡土文学一直盛行不衰。《江南药镇》特别之处在哪里?在医心。弘扬中医,弘扬国学,是叶先生雄心所在吧。数千年的中医,是咱们大中华真正的国粹。中医博大精深,中医活人无数;然则近代以来,中医被污名化,中医被边缘化,中医被异端化,让人漫自嗟讶,常生感慨。
不为良相,便为良医。良医之良,在良知。中医当然讲医术,更讲医德。中医第一医德是,医者仁心。中医是讲医德的,最讲医心。从医术医德两方面言,中医都不该濒临消亡,百年以降,中医处境多有不妙,老中医渐老,新中医渐少,青黄如何接岐黄,谁来继承中医呢?这或是《江南药镇》提出的一个天问。儿童文学也来问天,也来天问,让儿童文学审美之余,也来承担重大命题,叶建强志不在小,壮心不已。
五千年中医如果要发扬光大,希望当寄托在孩子身上,代代相传,辈辈赓续,不绝人间烟火,不绝人类文明,叶先生想得太对了,中医的未来,或更大一点说,中国文化的自信,都应该寄托在我们孩子身上。《江南药镇》从一家中医药店着笔,故事开始,便有浓厚的童话色彩,一只生活在这家中药店的二百年老乌龟,名字就叫庞阿龟,已然成了药店老板的家庭成员,庞阿龟咬住了小男孩庞文文之手不放,这不是人与动物的冲突,这是人与自然的亲密接触,是孩子与中医的零距离对话。庞阿龟在故事里反复出现,使《江南药镇》多了一层梦幻,儿童化色彩浓重。
《江南药镇》有很多的色彩元素,有红色的,如革命故事;有古色的,里面有蛮多的传统文化;有日新月异的现代色,如现代化的高铁,高速开进“藏在深闺”的偏远山区,作者有意识地将各种元素加入文章中,使得作品内涵丰富,意义叠加,这是作家对培育儿童的责任担当与诚意正心。
在这部作品里,作者着笔最多的是绿色,这个不仅是苍苍树林木之色,青青河边草之色,而是治我们病、活我们命的草药之色。叶先生对中草药如数家珍,本书娴熟地介绍了元胡、贝母、玄参、白术、芍药等“江南药镇”的“老五味中药”,饶有兴致地描绘了天麻、铁皮石斛、三叶青、玉竹、灵芝等“新五味中药材”。这个当然是科普,却不是说明文那种科普,而是文学作品的科普,是通过故事情节来科普中医。
庞安安与庞阿龟,以及庞安安的同学与发小,入学药材课,攀爬猢狲岭,漫游八阵塘,探访猫埠头,误撞蝙蝠洞,寻找大烟窗,这一系列故事情节里,有童心的勃发与穿越,更有中药的描述与介绍,让读者在获取阅读兴趣之同时,大长了中医特别是中药材的知识。兴趣与知识,恰是儿童文学的双翼。
《江南药镇》是医学的,也是文学的。让我惊讶的是,叶先生并非文科出身,他是机械工程师。理科生与工科生搞文学,或许比文科生更文学呢。叶先生很注重文学表现力,对江南景色的描写,很有美感;对儿童心理的观察,很有质感;对故事情节的演进,很有动感;对生活细节的把握,很有灵感;自然不用说,他对家乡、对中医、对孩子、对中华传统,富有深深情感。作者思维很缜密,一本旧书架上发现的《小屁孩秘籍》,在书中反复出现,每出现一次情节就推进一次,深得作文妙法。还比如,儿歌与童谣总是适当时候出现,歌词大体相同,随着不同情境,语词参差变化,这给作品增添了亮色与魅力。如此,不但孩子们喜欢读,我们这些成年人,读起来也是兴趣盎然。
我是江南人,叶先生也是江南人,一声江南人,双泪落君前。一个江南,千里莺啼绿映红,一声莺啼,却是江南千里,我在湘之江南,他在浙之江南,做微友有些久了,平日很少聊天。有回我说及我孩子出生,生在稻草做垫被的木床上,他顿时引我为兄弟,苦情苦贫易成难兄难弟。他说他“生在我家里的猪栏稻草堆里”,模样“就像一只掉进水里的猫”。童年苦难,不是病而是药,可疗治青壮年、中老年困苦后恼之病,愁之病,悲之病,怒之病,自欺自弃之病,到处骂人之病。如叶先生说:旧五味药新五味药外,还有一味药,叫童年。
治愈我们人生心疾的一味药,是童年;传承中华文化自信的一味药,是中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