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验式教育在思政课教学中的应用

□王卫国

字数:1621 2023-01-08 版名:知行
  《义务教育道德与法治课程标准(2022年版)》中指出,要积极探索体验式等多种教学方法,引导学生参与体验,促进感悟与构建。查阅课标整个文本,“体验”一词共出现了19次之多。如在“课程理念”部分提出“引导学生开展自主、合作的实践探索和体验活动”,在“课程目标”部分提出“经历感性体验到理性认知的过程”,在“课程内容”部分提出“强化学生的道德体验和道德实践”,在“课程实施”部分提出“采用开放性、情境性、体验式等形式多样的作业”,等等。以上足以说明“体验式教育”应当是思政课教学的重要实施路径。
  活动设置“五原则”
  契合课程目标,设置体验活动时,应将学生的核心素养培养(政治认同、道德修养、法治观念、健全人格、责任意识)作为教育目标。活动要准确把握思政课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价值规范,政治立场鲜明,价值导向清晰。
  遵循成长规律,体验活动一定要站在儿童心理、儿童发展的视角,以“成长中的我”为原点,依据我与自身,我与自然、家庭、他人、社会,我与国家和人类文明关系的逻辑,遵循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和成长规律,不断扩展学生的认识和生活范围。
  基于学生生活,生活是思政课教育的起点。体验活动不仅要着眼于学生的“可能生活”,更要着眼于学生的“当下生活”,正视关注度高、涉及面广的问题,强化规则纪律、秩序诚信、团结合作、冲突解决等。
  符合时代发展,活动要结合新时代发展要求,及时将党和国家重大实践及理论创新成果引入课堂,体现“政治强、情怀深、思维新、视野广”的特点,引领学生感受新时代,树立新理念。
  突出主体地位,遵循道德修养和法治素养的形成规律,教师应尽量将课堂让位于学生,创设学习情境,积极鼓励引导学生广泛参与深度参与,实现说理教育与启发引领的有机结合。
   时机选择“三方向”
  课前预设。发挥教师教学主导作用,进行单元整体教学设计,引导学生进行居家体验、社会调查、课前思考等,激发课堂体验热情,彰显思政课堂活力。
  课中创设。课堂体验活动并不是简单形成的,需要教师具备较强的组织引领激励能力,课堂上找准契机创设情境,为学生搭建美好的体验平台。
  资源引进。思政课是时代气息鲜明的课程。可以借用“新闻播报”的形式将国家发展、社会热点、家乡变化等时事信息引进课堂,增强学生的政治素质和道德修养。
  活动形式“十转化”
  教师可以借鉴以下十种转化方式探索设置体验活动:文字转化为游戏、道理转化为故事、插图转化为表演、收获转化为分享、问题转化为话题、说教转化为观摩、历史转化为现场、节日转化为仪式、管理转化为商定、知法转化为宣传。
  比如四年级下册《当冲突发生》一课“遇到欺负怎么办”部分,涉及校园欺凌、校外敲诈、生命伤害等敏感问题。在单元开课之初,我就把该问题作为“本月话题”抛给学生,并组织“班级大讨论”,课堂上开展“智慧大揭秘”,要求学生“晒出好策略”;又带领学生走出课堂现场观摩“校园欺凌举报信箱”开启活动,查看“举报案件”,现场还处置了一起学生“借款赖账”事件,借机开展了一次未成年人保护法宣传教育。
  五年级上册《选举产生班委会》一课,我们组织真正的民主选举——成立班级思政学习委员会。学生成立工作小组,制订程序设计选票。经过学生自主报名和民主推荐初步形成六人候选名单,又经过候选人公开演讲和现场答辩、学生民主投票和监督计票等环节,最后选出三名思政学习委员。被选者激情踊跃心有期待,投票者珍重权利心存担当,活动现场严肃而热烈。
  五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百年筑梦复兴中华》是关于“新四史”的教育内容。我们在校内开展“历史不遥远屈辱难忘记”手抄报展览、“红色足迹就在脚下”党史长廊参观;带领学生到渭华起义纪念馆、习仲勋纪念馆等地,用真实历史激发学生爱党爱国热情。
  体验式教育是小学思政课教学的有效策略。教师要践行“六行动”:观每个孩子心态、给每个孩子机会、推每个孩子参与、引每个孩子思考、助每个孩子成长、享每个孩子快乐,让学生在体验中感悟,形成正确价值观,锻炼必备品质和关键能力,成长为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的时代新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