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学习背景下如何提升小学数学课堂效率

□荣新民

字数:1644 2023-01-08 版名:教育理论
  深度学习概念最早起源于人工智能领域。在教育领域,深度学习主要表现在对学生学习能力、学习方法、学习认知的要求上,要达到深度学习要求,就需要学生拓宽知识视野,在同一课堂时段掌握更多教学内容。因此,提升小学数学课堂效率势在必行。本文基于此论述,以优化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效果为目的,结合青岛版小学数学教学案例,从翻转课堂、分层教学、支架教学三个维度出发,探究深度学习背景下提升小学生数学课堂效率的有效策略。
  一、以翻转课堂强化数学课堂教学效率
  “掌握学习理论”代表人物布鲁姆认为:“只要予以学生充足的时间,几乎所有学生都可以对学习内容达到掌握程度。”翻转课堂教学模式恰能暗合这一理论,以调动学生课前时段的方式为学生提供充足学习时间,使学生自觉延伸学习深度,在课堂上展开更为深入、更为全面的学习和实践,落实深度学习教育目标。以翻转课堂为基本教学模式,能使小学数学课堂效率得到大幅度优化。
  例如,在青岛版三年级上册《我当小厨师——分数的初步认识》教学活动中,本课教学重点在于让学生深刻理解几分之几的含义,能运用分数知识表示生活中的量,正确读写分数。对于学生来说,思考难点在于实际数量与分数之间的转化。教师想通过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帮助学生深度理解分数在生活中的应用意义,因此找到《菜市场的分数》微课视频。将水果之间的量、钱数中整圆与角之比作为分数的应用载体。如:“买西红柿花了4元5角,5角既是1元的5/10,又是1元的1/2。”学生能通过生活化的案例理解分子、分母的含义,在课前对分数产生深度理解。翻转课堂教学结构使课堂教学结构得以优化,省去思维引导部分,用于题目实战训练,促使学生思维向深层次迈进。
  二、以分层教学强化学生个体学习能力
  “多元智能理论”认为“人的智能存在个体差异”。学生的数学能力水平不一,是影响课堂效率的制约因素之一。教师可以采用分层教学方法展开课堂教学,对学生数学水平进行简单分层,使学生能追逐贴合个人能力的发展目标,实现精准化学科能力成长。
  以四年级上册《收获的季节——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一课为例,本课教学重点为:让学生经历除数是两位数竖式中的试商、调商过程,掌握除法的正确笔算方法。教师在课堂上尝试采用分层教学法,对基础薄弱的学生提出运算准确率要求,帮助学生夯实运算基础,为后续深度学习做好准备;对学习能力较好的学生,教师提出生活化问题,如:“360米长的绳子,平均剪成12米长,可以剪几段?需要剪几次?”借趣味题目引导学生感受生活与数学的密切联系,延展学生数学思维,拓宽学生思维深度。
  三、以支架教学强化学生数学思维深度
  支架教学旨在借助问题链网、情景视频等形式搭建数学支架,帮助学生深化知识理解,拓展思考深度。小学生数学思维能力有限,在学习新知、深度探究时往往存在思考断层,难以自主实现深度思维跨越。教师可以借助学习支架为学生搭建通往深度思考的阶梯,促使学生由简至难、由浅入深地思考数学问题,提升理解能力。学生思考深度与课堂效率呈正相关。恰当的数学支架能起到引领深度学习之作用。
  例如,在六年级上册《中国的世界遗产——分数四则混合运算》教学过程中,让学生理解混合运算在生活中的应用方法,进而解决生活应用题是本课的重点理解内容。在此之前,学生已初步掌握四则混合运算的方式。教师采用阶梯问题搭建学习支架,助推学生展开生活思考。问题如下:“在教材例题信息中心可知,秦兵马俑2号坑的占地面积是多少平方米?”“‘北京人’的平均脑容量是多少毫升?”“莫高窟最大的石窟高为多少米?”三个问题分别包括分数乘法、分数除法,隐含数学问题中整体与部分两种量之间的关系。学生能从耳熟能详的景观数据中感受到数学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价值,联想到生活中的混合运算,思维逐渐向深层问题延展。利用学习支架展开教学,能有效强化学生思维深度,对课堂效率的提升起到积极推进作用。
  深度学习背景下优化课堂效率的教学方法不一而足,教师需结合实际学情展开灵活教学设计,使学生向着数学的更深领域展开探索,实现数学学科能力的持续发展。
  (作者单位:山东省滕州市八一矿区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