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课异构, 尽展异曲同工之妙

——《大树的故事》同课异构教学研究

字数:1457 2023-01-01 版名:教育理论
□张金莉
  随着新时代教育工作的发展,同课异构在越来越多的教研活动中运用,有些课例中也有值得进一步思考和改进的问题。本文笔者以美术教学同课异构研究为例,谈一点自己粗浅的认识。
  同课异构为什么叫异构,而不叫同课异教?笔者认为它主要体现的不是一个简单的教法不同,它还可以在课堂设计的整体架构上有创新。哪种教学结构、教学构思,更能促进学生积极主动学习,符合学生个性发展?
  西安市举办了“名校+”教育联合体美术教研组围绕“同课异构”,探索美术课堂教学实践性这一主题。通过同课异构的研究提升教师对课堂教学的把控能力,让学生在自主感受、认识和理解的学习交流中,获得丰富的美感体验,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以二年级《大树的故事》为例,教师对教材理解、教学策略、资源选用等不同,会呈现出课堂教学的多元化,演绎异曲同工之妙。
   设置情境,激趣导入
  一节课的导入环节至关重要。两位教师的导入设计各显所长,合理地利用了多媒体,设计了生动的学生感兴趣的教学情境——故事导入。课前以三分钟小故事作为铺垫,在预设好的情境和师生的共同努力下使教学目标得以落实。例如刘老师在引入时,课件出示伽马星云宇宙最美的大树——默默,然后以默默为主线揭开新课;而丁老师在导入时,带领学生在童话世界里,大树在云彩和动物的衬托下,枝繁叶茂、高大无比。两种导入新课的方式都符合二年级学生的心理特点,贴近学生的生活,甚至是学生亲身经历,学生对大树结构、外形、颜色的美有了初步的感悟,这样,设置情境,大大调动了学生探索新知识的积极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激活了学生的想象潜能。
   探究过程,异彩纷呈
  实质有效的教学活动应该是自主探究、动手实践、合作交流相结合的过程。刘老师在引导学生探究树的种类、颜色等特点的过程中,利用多媒体展示了大树的72变,让学生了解树的千姿百态、色彩丰富,展示树的朋友多、故事多,让学生体会到树和人、树和动物之间是息息相关的。而丁老师则通过《松鼠和兔子》的故事,引导学生观察、交流大树上发生的故事,通过故事,也进行了德育,邻里之间要互相帮助、团结友爱。通过观察啄木鸟给树捉虫子、猴子在树上栖息、孩子们在树下玩耍等图片,使学生体会到大树是我们的好朋友,会为我们遮风挡雨,给我们带来无限快乐,这样的铺垫、观察,为学生后面的创作打开了思路,奠定了基础。这两种探究过程的设计,各有千秋,异彩纷呈。落实了美术学科核心素养,渗透了人文素养,也体现了美术学科的视觉性、实践性、愉悦性、创造性的特征,这就是美术学科的独特功能。
  创意实践,落地生花
  学生的课堂创作实践是检查认知目标的主要手段,有效的课堂练习是教师提供教学的反馈。刘老师在学生创作前,通过创设情境,利用多媒体循环播放学生优秀作品及星空背景音乐,学生通过画笔画大树的故事,送默默回家。丁老师则是小组完成,强化了小组合作完成作业的意识。学生通过画、剪、贴的形式,表现发生在大树下的故事。创作要求多样,水彩笔画背景、动物,再剪出、粘贴、组合。两节课的创意实践设计,从学生的作品中可以看出,学生想象大胆,有创意,可以说,这两节教学任务落地生花。
  愉悦体验,情境展示
  学生作品展示作为美术教学的成果和延伸,两位老师都创设了情境下展示学生作品,刘老师在星空下展示作品区域,呈现出不同的默默回家故事;丁老师将学生作品挂在树的枝上、叶上展示,最后完美地构成了大树的故事。
  总之,两位老师的教学风格各异,教学中学生怎么学,教师怎么教,都是以学生为本,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保护绿色生命的情感,从而达到异曲同工之妙。
  (作者单位:陕西省西安市教育科学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