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二十大精神 提升思政课教育实效

□王平生

字数:1390 2023-01-01 版名:理论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铸魂育人,完善思想政治工作体系,推进大中小学思想政治教育一体化建设。这一意见具有很强的针对性,是加强中小学思政课建设、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举措,具有鲜明的时代性和前瞻性,将为促进新时期中小学思政课建设提供重要理论依据和实践行动指南。笔者认为,提高思政课教育实效必须做好以下几点。
  提高思想认识
  中小学思政课,具有“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影响力,必须从全局的高度把握其战略视野。当前中小学思政课建设中存在着重要性认识不到位、教学资源不够丰富鲜活、教师队伍整体素质尚需进一步提升等诸多问题。在升学率指挥棒驱使下,一些学校对思政课说起来重要,做起来次要,忙起来干脆不要。因为提升升学率才是硬道理。党的二十大从建立健全党组织抓思政课工作机制、强化督导考核评价等方面提出了明确要求,为推进中小学思政课建设提供了重要保障。为此必须要克服这种思想认识偏差,才能从全局层面提升思政课的认识度和地位。
   思政课需要创新
  改革创新是新时代的要求,青少年是最活跃的群体,中小学思政课建设要向改革创新要活力、要质量。深化改革创新必须遵循规律,完善体制机制,创新方法途径,切实增强思政课时代性、针对性、实效性,大力促进思政课改革发展。在开齐开足思政课的同时,要注重针对不同学段学生认知规律,创新教师教学方式方法,把道理讲深、讲透、讲活,从而让思政课真正成为一门教师用心教、学生用心悟的课程。
  培养学生创新精神,教师应朝着几个方向努力:一是要有正确的教育观、人才观、质量观,才能走出应试教育的怪圈和人云亦云的窘况,才能发现和发掘广大青少年蕴含的丰富的创造思维潜能并开发之。二是要逐步优化自己的知识和能力结构,在掌握科学文化知识,尤其是当代前沿学科知识的同时,努力将自己打造成充满正气、富有才气、彰显魅力、引领时代的创新型教师。三是要有科学的方法,从培养学生创造意识、创造性思维,到训练学生的创新能力的实践操作,都要自觉遵循科学规律。四是要有好的心理品质,不但兴趣广泛,乐观自信,意志坚强,而且尊重学生,鼓励学生青出于蓝而胜于蓝。五是应培养不断进取的求知欲,不断汲取新信息,教师的知识渊博了,信息量丰富了,才能左右逢源、得心应手地施展新思维和创造性实践能力和本领。六是教师有意识地带动影响、熏陶学生逐步培养创新思维特质:如独辟蹊径、独立思考习惯,逆向思维习惯,开放性、民主性的思维品质的培养,发散思维的养成,演绎与归纳推理习惯,联想、想象思维习惯的培养,等等。
  建设高质量思政课教师队伍
  教育是人的灵魂的教育,思政课尤其如此。办好中小学思政课,办出高质量,关键在教师。然而现实中,一些中小学思政课教师兼职比例较高、专业能力不够强、缺乏有效的专业发展通道。鉴于此,必须从源头、培养、激励等诸多环节一起发力,推动思政课教师专职化、专业化。要以调动思政课教师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为核心,提升思政课专业水平、优化教师激励机制、增强思政课教师的幸福感和获得感,着力建设一支高质量的中小学思政课教师队伍。
  家校社协同育人
  高质量推进中小学思政课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这个系统,纵向涉及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横向涉及“大思政课”和学校教育、家庭教育与社会教育的协同等方面。学校、家庭、社会三者应通力合作,防止单打一。还需要避免学校五天教育回到社会受到负面思想意识影响打折扣,甚至五加二等于零的现象出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