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所山村中学的半年嬗变
□张国圣 李宏 黄汉鑫
字数:2217
2022-12-28
版名:视点
春节后,对小学六年级学生摸底调查,全镇只有46人愿意留在镇里读初中,很多人都认为学校再过两年就办不下去了。然而到9月份开学时,学校招收初一新生298人,附近乡镇还有不少家长想把孩子送过来上学。
到底是什么促成了这样“天差地别”的变化?初冬时节,记者来到重庆市万州区白羊镇鱼泉初中一探究竟。
▲农村乡镇面临“中学困境”
户籍人口超过5万人的白羊镇,是一个离万州城区1小时车程的山区乡镇。建校近80年的鱼泉初中,是全镇唯一的初级中学,鼎盛时期在校学生超过3500人。像许多农村中学一样,鱼泉初中这些年也面临着教师和生源流失的问题。
“还是‘人往高处走’。”到鱼泉初中已经13年的英语老师赵静说,这些年学校确实也在发展,但与城区“好学校”的差距还是越来越大。与硬件方面的差距相比,她更在乎的是“软件”。“一个乡镇就这么一所学校,很容易成为‘信息孤岛’。”赵静每次备课都希望多参考一些资料,在鱼泉初中能找到的资料太少,只能请那些在城区当老师的大学同学帮忙。“总是找同学要教学资料,多少还是有点伤面子,直接‘躺平’又怕耽误这里的孩子。”
1995年到鱼泉初中的数学老师胡仁军,讲课很受同学欢迎。但像赵静一样,胡仁军也有很强的危机感:“学习交流少,观念更新慢,不熟悉现代化教学,主要还是吃老本。”身边的同事一个个“人往高处走”,坚持留下来的教师还承受着另一种压力。“大家认为真正有水平有本事的都走了,对学校的认可度下降,对学校老师的评价也变了。”胡仁军认为,这种无形的压力,也加速了“人往高处走”。
万州中学党委书记、校长程素芳,初中就毕业于鱼泉初中。万州中学是重庆市的重点中学,这些年程素芳不断加强两校间的结对帮扶,但似乎无法改变鱼泉初中“走下坡路”。“一个5万多人的乡镇,如果连一所初中都保不住,农村家庭的教育负担会明显加重,对乡镇的发展也有影响。”程素芳说。
▲优质校主导区域教育“城乡一体化”
要留住学校,就要留住生源;要留住生源,就要办好学校。怎样才能让鱼泉中学“止跌回升”?经过多方论证,万州中学从今年3月开始全面托管鱼泉初中,鱼泉初中成为万州中学集团化办学的一部分。
跟“结对帮扶”不同,这是由万州中学主导的两校“城乡一体化”。“以前搞结对帮扶,我们只是定期派老师到鱼泉‘传帮带’。现在鱼泉是我们的一个校区,无论是校风校训等文化建设,还是师资队伍、软硬件建设和教学管理,都要逐渐实现‘一体化’。”程素芳说。
万州中学在所有校区同步推进青蓝工程、领雁工程、砺金工程和支教工程,跨校区开展师徒结对、新教师培训,利用名师工作室为教师提供学习交流、研学研讨机会,为一线教师搭建讲学、游学、访学平台,激励引领教师“成名成家”。
“《花生成长记》课堂设计环环相扣,对劳动者的赞美真情流露,热爱劳动、珍惜劳动成果的启示水到渠成。”5月12日,来自鱼泉初中的于红莲教师,站上了万州中学集团首届班会课观摩比赛的领奖台。听到专家点评,于红莲格外激动:“好多年没走出校门了,没想到托管才两个月就能有这样的机会。”
接到观摩比赛通知后,于红莲根本没准备报名,“不敢参加,怕丢脸”。校长龙绍华一边游说她参赛,一边组织团队共同“磨课”:龙绍华负责指导普通话和课堂上的角色转换,屈盛杰老师开始制作课件,胡仁军老师仔细准备教具,副校长魏光祥组织德育教师评估课堂效果……“以前都是单打独斗,从这次《花生成长记》参赛,可以感受到学校的变化。”于红莲说。
▲建“农家门口好学校”搭“农村师生大舞台”
龙绍华和屈盛杰等12名骨干教师,是万州中学根据鱼泉初中的教师结构,在本部经过层层选拔后委派到鱼泉初中的。胡仁军最先感受到的不同,是这12名“外来者”的作息时间。他们几乎每天早上6点以前到校,晚上11点以后离校。无论是教学还是管理,每一个环节每一个细节都反复“磨”。
赵静现在能随时进入万州中学的教学资源库了,她还被邀请到万州中学本部举办讲座,分享乡村中学英语教学的特点和体会。为了保证课堂效果,赵静以前自己购买了扩音和播放设备。程素芳和龙绍华来听她的课后不久,学校就给他们统一配备了“小蜜蜂”。万州中学还为所有同学统一办理了校园卡,为所有教师统一办理了停车卡。本部的图书馆、展览馆、资料室和食堂,面向所有校区的师生开放。
万州中学托管鱼泉初中时,冯洁正在鱼泉读初三。从那时起,他们每周都有机会和本部初三的同学一起学习,高中也如愿考入了万州中学。今年进入初三的钱红霞,原计划小学毕业后就“进城”,后来因为家里两位老人接连生病,只能留在鱼泉读初中。“听到万州中学托管的消息后,我们家的人都激动了好多天。”这个“做梦也不敢那么想”的变化,让钱红霞觉得自己离“中考梦想”更近了。
汪承炫从小对播音主持很着迷,全家人都准备让他小学毕业后进城“寻找更大的舞台”。听说万州中学要托管鱼泉初中,才决定让他留在镇里读书。让汪承炫特别开心的是,鱼泉新开设的15个学生社团中,正好有一个播音主持社团,还请了大学播音主持专业的辅导教师。在社团老师的悉心指导下,汪承炫这学期还进入了万州区中小学生演讲比赛的决赛。“周末我经常去万州中学的科技馆和体育馆参加活动,我们现在拥有一样的舞台。”汪承炫说。
“与‘以强带弱’相比,集团化办学能够更充分地实现各教育集团内部的优质资源共享,推动区域内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和基础教育各学段有机衔接。”万州区委教育工委书记、区教委主任王智勇说,万州正逐步在全区推广集团化办学,建好农家门口的优质学校,搭好农村师生的成长平台。
(据《光明日报》)
到底是什么促成了这样“天差地别”的变化?初冬时节,记者来到重庆市万州区白羊镇鱼泉初中一探究竟。
▲农村乡镇面临“中学困境”
户籍人口超过5万人的白羊镇,是一个离万州城区1小时车程的山区乡镇。建校近80年的鱼泉初中,是全镇唯一的初级中学,鼎盛时期在校学生超过3500人。像许多农村中学一样,鱼泉初中这些年也面临着教师和生源流失的问题。
“还是‘人往高处走’。”到鱼泉初中已经13年的英语老师赵静说,这些年学校确实也在发展,但与城区“好学校”的差距还是越来越大。与硬件方面的差距相比,她更在乎的是“软件”。“一个乡镇就这么一所学校,很容易成为‘信息孤岛’。”赵静每次备课都希望多参考一些资料,在鱼泉初中能找到的资料太少,只能请那些在城区当老师的大学同学帮忙。“总是找同学要教学资料,多少还是有点伤面子,直接‘躺平’又怕耽误这里的孩子。”
1995年到鱼泉初中的数学老师胡仁军,讲课很受同学欢迎。但像赵静一样,胡仁军也有很强的危机感:“学习交流少,观念更新慢,不熟悉现代化教学,主要还是吃老本。”身边的同事一个个“人往高处走”,坚持留下来的教师还承受着另一种压力。“大家认为真正有水平有本事的都走了,对学校的认可度下降,对学校老师的评价也变了。”胡仁军认为,这种无形的压力,也加速了“人往高处走”。
万州中学党委书记、校长程素芳,初中就毕业于鱼泉初中。万州中学是重庆市的重点中学,这些年程素芳不断加强两校间的结对帮扶,但似乎无法改变鱼泉初中“走下坡路”。“一个5万多人的乡镇,如果连一所初中都保不住,农村家庭的教育负担会明显加重,对乡镇的发展也有影响。”程素芳说。
▲优质校主导区域教育“城乡一体化”
要留住学校,就要留住生源;要留住生源,就要办好学校。怎样才能让鱼泉中学“止跌回升”?经过多方论证,万州中学从今年3月开始全面托管鱼泉初中,鱼泉初中成为万州中学集团化办学的一部分。
跟“结对帮扶”不同,这是由万州中学主导的两校“城乡一体化”。“以前搞结对帮扶,我们只是定期派老师到鱼泉‘传帮带’。现在鱼泉是我们的一个校区,无论是校风校训等文化建设,还是师资队伍、软硬件建设和教学管理,都要逐渐实现‘一体化’。”程素芳说。
万州中学在所有校区同步推进青蓝工程、领雁工程、砺金工程和支教工程,跨校区开展师徒结对、新教师培训,利用名师工作室为教师提供学习交流、研学研讨机会,为一线教师搭建讲学、游学、访学平台,激励引领教师“成名成家”。
“《花生成长记》课堂设计环环相扣,对劳动者的赞美真情流露,热爱劳动、珍惜劳动成果的启示水到渠成。”5月12日,来自鱼泉初中的于红莲教师,站上了万州中学集团首届班会课观摩比赛的领奖台。听到专家点评,于红莲格外激动:“好多年没走出校门了,没想到托管才两个月就能有这样的机会。”
接到观摩比赛通知后,于红莲根本没准备报名,“不敢参加,怕丢脸”。校长龙绍华一边游说她参赛,一边组织团队共同“磨课”:龙绍华负责指导普通话和课堂上的角色转换,屈盛杰老师开始制作课件,胡仁军老师仔细准备教具,副校长魏光祥组织德育教师评估课堂效果……“以前都是单打独斗,从这次《花生成长记》参赛,可以感受到学校的变化。”于红莲说。
▲建“农家门口好学校”搭“农村师生大舞台”
龙绍华和屈盛杰等12名骨干教师,是万州中学根据鱼泉初中的教师结构,在本部经过层层选拔后委派到鱼泉初中的。胡仁军最先感受到的不同,是这12名“外来者”的作息时间。他们几乎每天早上6点以前到校,晚上11点以后离校。无论是教学还是管理,每一个环节每一个细节都反复“磨”。
赵静现在能随时进入万州中学的教学资源库了,她还被邀请到万州中学本部举办讲座,分享乡村中学英语教学的特点和体会。为了保证课堂效果,赵静以前自己购买了扩音和播放设备。程素芳和龙绍华来听她的课后不久,学校就给他们统一配备了“小蜜蜂”。万州中学还为所有同学统一办理了校园卡,为所有教师统一办理了停车卡。本部的图书馆、展览馆、资料室和食堂,面向所有校区的师生开放。
万州中学托管鱼泉初中时,冯洁正在鱼泉读初三。从那时起,他们每周都有机会和本部初三的同学一起学习,高中也如愿考入了万州中学。今年进入初三的钱红霞,原计划小学毕业后就“进城”,后来因为家里两位老人接连生病,只能留在鱼泉读初中。“听到万州中学托管的消息后,我们家的人都激动了好多天。”这个“做梦也不敢那么想”的变化,让钱红霞觉得自己离“中考梦想”更近了。
汪承炫从小对播音主持很着迷,全家人都准备让他小学毕业后进城“寻找更大的舞台”。听说万州中学要托管鱼泉初中,才决定让他留在镇里读书。让汪承炫特别开心的是,鱼泉新开设的15个学生社团中,正好有一个播音主持社团,还请了大学播音主持专业的辅导教师。在社团老师的悉心指导下,汪承炫这学期还进入了万州区中小学生演讲比赛的决赛。“周末我经常去万州中学的科技馆和体育馆参加活动,我们现在拥有一样的舞台。”汪承炫说。
“与‘以强带弱’相比,集团化办学能够更充分地实现各教育集团内部的优质资源共享,推动区域内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和基础教育各学段有机衔接。”万州区委教育工委书记、区教委主任王智勇说,万州正逐步在全区推广集团化办学,建好农家门口的优质学校,搭好农村师生的成长平台。
(据《光明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