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体备课“快跑”也需要“草料”供应

□张学炬

字数:1194 2022-12-28 版名:声音
  集体备课早已成为学校的行为惯习,承载着“校本教研”“教师文化”的理想寄托。然而,走进中小学校,集体备课中的一些现象不容忽视:一些学科教师不足,导致集体备课有名无实;集体备课变成任务分工,成为“拼盘式”合作;个体“搭便车”现象严重,引发集体懈怠;集体备课等同于听课评课,就事论事,缺乏深度。(12月19日《教育家》)
  如果把集体备课当做一匹“宝马”,让它在教育的草原上任意驰骋,发挥出最大实力和水平,需要足够的“草料”供应才行。
  需要有“时间之草”。这是集体备课“跑好”的压舱石。集体备课是教研的一种常规形态,是提升教师专业化发展水平的重要手段,但既然是“研”就得有足够的时间来保障,否则,研也匆匆,究也匆匆,是无法走深、走细、走实的,只能是蜻蜓点水,触及的内容也只能是一些皮毛。至于教学方法的实施、课堂育人中梗阻的解决、课题的选题立项等,只能是镜中花水中月。但时下集体备课难以有时间的保障。“双减”文件的下发,所减之负只是学生之负,教师们的负担却没有减少,各级各类的检查,各种表格、“表叔”的汇报、各种形式的摊派等,并没有减少,教师在学校的安排下,不得不疲于奔命,哪有时间充分地进行集体备课?即便有时间,也得先把手头的本课弄好才行,因为事关个人的荣誉。至于集体的备课也只是“集体”的事,又哪有精力去过问呢?如果领导安排,也只能草草应付一下,目的不是“教研”,而是应付上级教研部门的检查。
  需要有“资源之草”来灌溉。教研并非是凭空运行,需要各种必备的资源来支撑。一是宽松的教研环境,良好的教研条件,齐全的设施设备等,这是基础条件;二是相关的教研资源,集体备课只有站在“巨人的肩膀上”才更容易行稳致远,否则很容易“轮子空转”,这是保障;三是强有力的学术引领力、课程开发力来作示范,这是驱动力。但时下的学校很多教研活动都是在办公室进行,很容易被打扰。有的虽然是在会议室进行,却缺乏相应的设施设备,只是坐而论道,高谈阔论一阵子便也作鸟兽散了。至于科研引领,就更是无从谈起。“集体备课”只是被检查的一个项目,只有检查时才会被人想起,不少学校和教师匆匆忙忙地忙活一阵子,造点记录和痕迹而已。
  需要有完善的体制机制作保障。教研不是锦上添花,而是“雪中送炭”,是解决教师教育教学中急、愁、难问题的一种重要策略和手段,因此非常重要。但时下的很多学校却没有完善的教研制度。集体备课备多备少无所谓,备好备孬无所谓,甚至备不备都无所谓,与职称晋升、评先树优、绩效考核等毫无关联,因此,愿意问津的教师不多。至于教研组长一职身份处境尴尬,更是没有人愿意担任。
  再则,信息化的快速发展也为教师个人教研提供了便捷的条件,一般的疑难问题基本上都能“一度了之”,愿意集体备课、集体教研的教师更是少之又少,因此,要想让集体备课在新时期发挥新功效,更好地助力于教育教学,需要因时而进、顺势而为地作一番改良和改进,从制度层面做出科学的顶层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