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视域下的大单元教学设计思路

——以初中生物教学为例

字数:1816 2022-12-25 版名:知行
  □李 智 高瑞雪
  《义务教育生物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以下简称新课标)指出,初中生物学的课程理念包括:核心素养为宗旨、课程设计重衔接、学习主题为框架、内容聚焦大概念等。新课标将党的育人方针细化为本课程应着力培养的核心素养,优化了课程结构,强调学习主题、真实情境、知识框架在教学设计中的应用。
  因此,基于真实情境的项目式学习、基于主题框架的大单元学习,才是契合当今培养目标的教学方式。
  以大单元为教学设计的基本单位
  依据生物学的特点、社会发展和学生发展的需要,新课标要求生物学课程要以学习主题为大单元,构建课程内容体系。每个单元包含若干生物学重要概念,强调学生在真实情境中主动学习,获得学科基础知识的同时,形成一定思想观念,掌握基本研究方法。
  大单元确立的依据。大单元的确立应以教材自然单元为基础,并在新课标中找到归属。
  生物学新课标要求的课程内容包含了7个学习主题,学习内容要求以大概念、重要概念、次位概念的形式呈现相应概念体系。大单元的确立需要教师在新课标中精准定位教材单元的归属,正确解读大概念及重要概念的内涵,准确把控新课标与教材单元的内在联系,确立大单元主题。
  以人教版生物学教材七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生物体的结构层次》为例,新课标视域下本主题有一个大概念和两个重要概念,分别从微观和宏观两个尺度引导学生认识生物体的结构层次。教师在分析了概念间的逻辑联系后,确定本单元主题为:小细胞·大世界。
  教材内容的整合重构,教材中每节内容之间虽存在一定的内在联系,但未必适应新课标的内容要求。因此在单元整体教学中,需要对教材内容整合重构,使学习任务更符合学生认知规律和单元情境需求。
  本单元中,制作动植物细胞临时装片的步骤高度相似,将分属于两节的实验合并为一课时,学生可专注于实践,实现相应过程目标。在实验观察的基础上,再用一节课对比动植物细胞的结构异同,落实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生命观念。
  在细胞构成生物体的结构层次中,细胞的生长、分裂、分化是三个重要的生命活动。将原属于同一单元不同章节的三节内容整合设计,更符合生命发展规律。
   以大情境为教—学—评各环节的主载体
  具备研究价值和迁移潜力的生物问题必然存在于真实的生物情境中。通过多渠道素材赋予学习内容大情境作为主基调,将其与学生最熟悉、最适切的生活情境相融合,缩减学科知识的抽象性,以发展学生核心素养。通过实践,我们认为大单元情境的创设应遵循以下原则:
  一着眼解决实际问题,利用真实情境使学生感受到生物学科的实践价值。例如在学习人体通过消化系统获取所需营养物质时,来自中国空间站的“天宫课堂”正不断激发着孩子们的科学热情。那么,将食谱的设计对象变成航天员,将饮食地点换成空间站,再结合相关生物知识,赋予本单元内容实际学习意义,学以致用,既有趣又有效。
  二大情境贯穿单元子任务,实现教学资源的系列化配置。例如在学习人体循环系统时,正值电影《误杀2》热映,主人公小虫因为扩张型心肌病紧急入院,学生以主治医生视角,在分课时学习的过程中,逐步解决分析血常规化验单、说明静脉适合注射的原因,阐释血氧指数对生命的意义等单元子任务,最终为小虫提供合理的治疗方案。
  以大任务为单元教学的驱动器
  单元大任务项目化,项目式学习是一种动态的学习方法,学生能主动探索提出问题、制订并实施计划,通过团队合作达成一定目的。更重要的是项目式学习的成果可视,能接受大众的审议和评价,具有一定的现实效益。项目式学习目的指向可视化的实际结果,学生通过生物学知识,运用学科思维,解决实际问题。将解决问题的想法或创意付诸实践,并接受现实检验的过程,既能落实学科核心素养,又不失趣味和现实意义。
  大任务与子任务的关系,单元大任务既与大概念发生紧密联系,又在情境中可被继续分解为多个小任务,与大概念之下的重要概念和次位概念相关联。学生在逐一突破子任务时,如同闯关晋级一般,直至完成大任务。
  新课标视域下的大单元教学设计,围绕核心素养,反映新课程理念,使教学从“教教材”向“用教材及多渠道素材教”发生转变。从新课标要求的大概念出发,利用多渠道素材创设情境,分课时逐步解决能接受大众审议的大任务,使知识与实践发生关联。单元整体授课,教师以新课标为备课依据,对学生的培养目标从学会学科知识,转变为通过学科内容,发展核心素养。
  在大单元教学设计过程中,如何利用学习共同体,设计科学有效的教学活动和评价体系,促进单元任务顺利推进,也是单元整体教学是否成功的关键,值得进一步思考和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