固有经验会束缚新理念落地生根

□周雅梅

字数:1573 2022-12-25 版名:理论
  作为教研员,我们走进一间教室随机听课,开课前10分钟,授课教师做得不错。以真实的生活情境为载体,引导学生将知识进行消化。通过直观形象的相关资料,建立与本节课所授内容的有机关联,引发学生深入思考。我们眼前为之一亮,暗自窃喜:“新课标、新理念正在落实中,教师们正在积极努力。”
  但在后面的30分钟,好像是分水岭一般,授课风格瞬间转变,信息量不断增大,课堂教学变为知识呈现,节奏推进快,一张接着一张的幻灯片出现在学生面前,涵盖图表信息、知识概念等,较少考虑学生是否理解并接受。教师偶尔会对学生进行提问,但反馈的及时性、交互性明显不够。作为一名课堂教学观察者,我看得出来,这段时间里,学生们的学习吃力,困难、费力地吐出艰难的词汇。从大多数学生们的微表情看,看不出他们在学习过程中有任何情绪性的波动,如喜悦、惊讶、得意、自信、怀疑等神态变化。课堂是如此地安静,每分钟都过得很慢。
  课下,我们深入交谈,大致看法是相同的。教学活动组织过程中,并非没有体现新理念,而是新理念在具体的转化、实践过程中出现了偏差。受固化思维的影响,教师本来试图要做出改变,顺应课程改革发展。但在潜移默化中,又回到了“教师为中心”“双基为核心”的原有状态之中。而且,这种长期的教学经验变为束缚课堂教学改革的“绊脚石”“拦路虎”。对学情忽略,学生主体性无法凸显。依然是知识中心论,你讲我听,你问我答,你写我抄,你让翻书我就翻书,你让做题我就做题。知识在现实世界意义的主动建构严重缺乏。学习活动缺乏与现实有机关联,导致学生感觉学习乏味,难以对授课内容产生探究的兴趣。凭借大量刷题提升成绩,已经无法适应当前教育改革的形势。要关注思维建模,让知识贯穿在真实情境中。
  一位驾校的教练告诉我,那些一点驾驶技巧都没有的人学驾照,反而更容易通过。哪些人的驾照最不容易取得呢?就是所谓的“半瓶子”,介于“会”与“不会”之间,说他不懂驾驶吧,可他会用自己的办法把车开走,或许还开得挺顺畅。说他懂驾驶吧,严格意义去评判,又会存在这样那样的小问题、小毛病。他们总是用已有的经验和方法我行我素,不听从教练的指令,结果在考取驾照的时候,出现了这样那样的问题,无法顺利通过。经验成为“绊脚石”。
  如何冲破旧有经验束缚呢?需要引导教师突破定势思维。如何踢开这个顽固的“绊脚石”呢?需要启发教师有自我革新的勇气。一、采取同课异构的方式是较为直观的,让新理念教师与旧思维模式的教师开展同堂竞技,彼此观察课堂,促使旧思维教师走出“舒服区”,迎接新挑战,完成颠覆性的变革。二、通过学生学习的状况开展真实调查,及时回访学生,到底喜欢哪一类型的课堂,从学生那里得到答案,刺激教师及时调整教学方法,用新理念统领课堂。三、从学习效率反馈情况开展回头望,以复盘的方式分析课堂。通过课堂参与情况、当堂练习正确率、作业完成效果等,看到底哪种方法学生学习的获得感较高,学生参与率得到提升。四、持续性开展新课标、新理念相关的沉浸式培训,比如头脑风暴、学术沙龙、主题培训、专题讲座、案例分析、教材解读等一系列活动,促使教师内心有真正的触动。
  推进教育改革,包括课程资源建设及开发、课堂教学转型、新教育教学评价实施等,促使新理念落地,得先让教师在思想意识层面慢慢接受。最初的接受过程,其实很难。每个人若要打破旧的习惯,从丰富的经验中走出来,都不是一件轻而易举的事情。接受之后,从理念认识向课堂实践转化,要想实现同化,需要一段漫长的时间,其间是曲折起伏的路线图。在该过程中,教研员、骨干教师、教学管理者等,必须跟进过程并强化监督,针对时刻冒出的旧经验、旧模式、旧思路、旧方法等进行敲打和提醒,让授课教师试着迈出新的步子。转化之后,在课堂教学开花,逐渐有了新理念雏形,结出美丽的小花苞,最终到结果,促使学生真正受益,享受教育改革的红利,还要久久为功,不能一曝十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