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生物差异化教学初探

□王诗涵

字数:1534 2022-12-18 版名:知行
  《义务教育生物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提出,义务教育生物学课程要立足于坚实的生物学科内容基础,密切结合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研究等教育领域新成果,发展学生核心素养。差异化教学的本质是以学生发展为中心,提供学习内容、学习过程和学习结果三者的多元化选择,差异化教学立足于学生的差异,又不单纯为了适应学生之间存在的差异,而是在差异的基础上寻求发展。因此,基于此我转变了以往整齐划一低效率的传统教学,根据学生在学习中所呈现的个体差异和群体差异,针对性地设计生物课堂教学策略,逐渐形成初中生物差异化课堂教学模式,打造高效高价值感的初中生物教学课堂。
  加强师生互动,获得学生最近发展区
  差异化教学的前提是找到学生的基础、目标和发展空间的差异。教师在确定学生最近发展区时,翻阅学生的基本信息,了解学生既往学习经历,将学生其他学科成绩、课前预习情况等作为确立最近发展区的“前情”部分;将随堂摸底、课堂互动和单元考核作为最近发展区的“后测”部分;通过多角度动态“前情+后测“的学情分析,关注学生的不同并进行分层,让不同层次的学生确定自己的最近发展区;从而在课堂上,通过教学设计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在对生物知识学习的基础上获得新的提升和进步,让每一个学生都能感受成长,进而提高其学习信心。例如我在讲《练习使用显微镜》一节内容时,通过问卷星调查,统计发现仅有不足5%的学生能使用显微镜,约有20%的人了解显微镜的一些结构功能,其余同学对显微镜还是很陌生的。显微镜是初中生物教学中非常重要的仪器,本节课是学生第一次动手练习使用显微镜。初一学生好奇心强,求知欲旺,可以上手操作,学生是兴奋的,兴趣是浓厚的,学生们都会跃跃欲试。问题是学生不会操作,可能会乱成一锅粥。针对这种情况,我上课前根据实验组数培训有使用显微镜能力的学生,先教会他们正确使用显微镜,让他们成为老师课堂的得力小助手,打造“学习共同体”。
  优化课堂教学,实施分层教学环节
  每一个生物观点都是在事实中总结归纳出来的,如果我们只是从知识的角度去开展教学,将会使学生对生物知识的理解变得片面、抽象;反之,我们如果用学生生活中的事实去论证观点,那么这个生物观点将会变得形象、生动。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也会更加深刻。例如我在讲《食物中的营养物质》时,基于课前和学生的沟通,了解其日常生活的相关事例,循序渐进地提供丰富的生物学情景,让学生解决层次不同的问题案例,达到差异化教学的目标。
  布置可选作业,将差异衍生到课堂外
  学习风格是学生偏爱的学习模式,大多数人都有自己学习方式的偏好。那么要满足学生不同学习风格的需要,教师可以通过多种方式(如视频、阅读片段、实地考察等)向学生呈现教学内容,也可以让学生以不同的形式来完成同一主题的作业。例如我在讲解《食物中的营养物质》这一节内容时,设置了如下作业。
  作业一:展示我校第十八周的食谱,请根据P39页《常见食物成分表》,查一查这些食物中主要含有哪些营养物质?这样的营养搭配合理吗?
  作业二:2021年6月17日,航天员聂海胜、刘伯明、汤洪波先后进入天和核心舱,标志着中国人首次进入自己的空间站。后续,航天员乘组将按计划开展相关工作。请各位同学根据本节课所学知识,以及课本P39页《常见食物成分表》,为航天员制作一份午餐食谱,并写出设计意图。
  作业三:构建本节课思维导图,完成教辅相关练习。
  日本教育家佐藤学说:“在教室里并不存在‘大家’,存在的只是拥有自己名字和容貌的一个个学生。即使在以教室中的全体学生为对象讲话时,也必须从心底里意识到,存在的是与每个学生个体的关系。”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情况,各种各样的因素综合出他的表现和成绩。不对学生有了解而只谈教育,其实是幼稚的。而以同一要求对待不同的个体,不尊重学生独特的天性,就失去了教育最应该有的人情味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