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教学中 学生阅读理解能力的培养

□李巧艳

字数:1357 2022-12-18 版名:教育理论
  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一直以来是语文教学的主要任务,然而在实际教学中,笔者发现,小学生的数学学习普遍存在知识掌握轻松,实际应用困难的现象,主要是对题目要求中的文字意思理解不到位造成的。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着力培养学生的阅读与理解能力,对于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就此,笔者作了以下几个方面的探索。
  一、注重数学概念的形成和理解
  数学语言有着严谨简练的特点,一句话里的每一个字,都有其特殊的意义和作用。如,方程的概念是含有字母的等式。字母和等式两个词语就是这个概念中的核心词语,在教学中就要加强科学建构和思辨练习,采用判断和填空的方式强化对关键词语的理解,促进对数学概念的准确理解。再如,分数的意义是把一个整体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其中一份或几份的数,其中“平均分”的理解是十分重要的。质数的概念是只有1和它本身两个因数的自然数,其中“只有”“自然数”的意义理解都是十分重要的。因此,在数学概念教学中加强关键核心词的感悟思辨教学,有助于学生对知识的准确理解,概念的正确把握,从而提升数学语言的阅读理解能力。
   二、注重学生数学语言的规范表达
  在教学中,教师要尽可能地规范自己的教育教学语言,表达准确、完整、规范,给学生起到良好的示范。同时,在学生回答问题或者发言时注意指导学生语言的完整性、规范性和准确性,从而建立数学课堂师生语言表达的良好氛围,逐步培养学生数学语言的严谨性。如教学《倍数与因数》一课时,师:在乘法算式9×4=36中,36是9和4的倍数,9和4是36的因数,那么在乘法算式3×5=15中你能说说谁是谁的因数,谁是谁的倍数吗?在除法算式14÷2=7中呢?老师的语言示范加上对学生由扶到放的语言训练和规范培养,使得学生在语言的表述练习中,加深对倍数和因数相互依存关系的理解。
  三、注重对语言信息的直观理解
  教学中,要加强数学信息中关键句的理解和分析的指导,如《等量关系》一课中,抓住“姚明的身高是我的2倍”这个关键信息进行思辨式分析理解。师:这句话是什么意思?想一想你可以借助什么来理解这句话的意思?生:画图(线段图)。教学中不仅培养学生学会抓关键句提取数学信息的能力,还要指导学生学会用直观形象的画图方式使信息更加具体化,帮助学生准确理解语言信息的含义,为寻找等量关系提供信息依据和方法指导。
  四、注重数学审题能力培养
  教学中,我们发现许多学生能够对所学知识理解和掌握,但数学灵活应用能力较差,其主要原因是对题目的意思不能理解,把握不住题目的具体要求,因此我在教学中要求学生养成“两清”的学习习惯。一清是弄清题目的意思,指导学生在读题目时至少两遍,并画或圈出题目要求的关键词语,梳理题目要求;二结合所学知识理清解决问题的思路,进行问题的解决。比如题目:把下面的算式按得数从大到小排列。先读题圈出“算式”“得数”“从大到小”,从文字中理解清楚给谁排列、按什么排列、怎么排列,再理清要先算得数,再从大到小排列,最后把算式按顺序写在空格上的解决问题的思路,这样解决问题的准确性就要高得多。
  总之,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是十分必要的,方法和途径也是多样的,“教学有法,教无定法”,我们只有提高认识,有意识地培养,才能使之成为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关键能力,提升学生核心素养。
  (作者单位:陕西省咸阳市秦都区建设路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