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收费软件布置作业有失教育公平

□戴先任

字数:1124 2022-12-14 版名:声音
  近日,有家长报料称深圳市东湖中学初中一年级的英语老师,会使用一款软件给学生布置家庭作业。该家长说,这款软件前15天免费,免费期之后一年收费395元/人,一次性买三年则是790元/人。该家长表示,“学校说自愿原则,但是如果不充值,小孩就没有办法完成作业。”该家长希望学校停止这种网上软件完成作业的程序,或者换一种免费软件。(12月6日《南方都市报》)

  据新闻报道,事实与家长所说还是有一定出入,并非不充值学生就无法完成作业,而是老师给选择免费的学生和选择付费的学生布置了不同的口语练习,而口语练习是自愿的,不是强制完成。这也意味着软件的收费功能并非强制学生使用。
  但要看到的是,老师对使用付费功能和免费功能的学生“区别对待”,布置不同的口语练习,是否有损害教育公平之嫌?教师布置不同的口语练习作业,会不会对收费使用的学生指导得更认真,对免费使用的学生更敷衍?会不会让使用免费功能的学生有受到歧视的感受?
  类似现象并不少见。比如一些地方教育部门、学校以推行平板教学为由,让学生花数千元甚至上万元购买平板电脑资源服务,愿意花钱的学生,会被分配到“智慧班”,不愿花钱购买平板电脑或平板电脑资源服务的学生,则被分配到“传统班”。还有中小学与商家进行合作,向学生及家长推广开发的教育APP,家长甚至需要交钱才能看到孩子考试成绩排名或考试试卷错题等信息,不交钱就看不到……
  不管是推广商家提供的定制平板电脑,还是推广收费教育APP,这背后都可能有利益输送在“暗流涌动”。平板教学、教辅APP等,很可能沦为少数地方教育部门及学校牟取不当利益的工具,学生及家长则成了遭受变相强制收割的“韭菜”。
  对于此类问题,不断有涉事学校遭到处理,但问题仍然屡禁不止。究其原因,还是在于违法违规成本太低,而相应的监管与监督也不够有力。对此,需要教育主管部门能够加强对学校等相关方面的监管力度,而对违规收费的责任部门和责任人员要追责问责,提高违规成本,要顺藤摸瓜,对背后可能存在的权力寻租、权钱交易等问题要能一查到底。
  学校等相关方也不能罔顾自身的教育责任,罔顾教育公平,公器私用、公器自肥,不能把教育资源当成自己权力自肥的工具,教育不能沾染“铜臭味”,更不能异化成一门生意。教育主管部门、学校要能够尽职尽责,保护好广大学生及家长的合法权益。在加强对教育部门、学校的监督与管理的同时,也要确保家长对学校的监督权,发挥好学生、家长的监督作用,畅通投诉与维权渠道,形成多方合力,从而才能倒逼学校真正以学生为本,尊重学生合法权益,合理利用教育资源。此外,还要加强对教育APP的规范管理,遏制乱象,促使其步入正轨,得到善用,不能让信息化教学成了牟利工具,要让信息化教学能够发挥出更大的正向作用,从而才能更好惠及广大师生,惠及教育事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