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经验”走向“实证”

——读《走向实证:给教师的教科研建议》有感

字数:1854 2022-12-14 版名:悦读
  □吴 洁
  刚拿到《走向实证:给教师的教科研建议》这本书的时候,我最先看到的就是“走向实证”这四个大字。作为一名新教师,在进行教科研工作的时候,经常会觉得眼前一抹黑,不知道从何开始动笔,特别是在选课题的时候,往往有种种顾虑。仅我个人而言,首先是不知道自己的课题是否新颖,是否在当下研究的热潮中,抑或是自己的课题是否太小,不值得被讨论,等等。带着种种顾虑,再看这本书,会觉得有些问题迎刃而解。本书作者黄建初老师从多个角度给我们提供了思路,并结合案例给出了最实际的建议。
  如何实现教科研由“经验”走向“实证”的转型,这是目前很多教育工作者都在热切关注的问题。长期以来,我都想当然地让经验主义参与到教学研究的过程中,一些简单的常用语“我认为这节课应该这样上……”“学生们应该没有问题”“这项作业是非常有价值的”常被我挂在嘴边。然而,这样的话语反映出的是教学研究过程中基于主观经验的简单判断。基于经验的判断是通过日常教学日积月累得出的教学环节的普遍规律,具有一定的因果逻辑,但是由于缺少了客观事实作为主观判断的依据,对于教学中得失的判断是缺乏有力的支撑的。将教学研究投射到真实的教育过程中就会发现,缺少实证的研究,得出的结论往往不尽如人意。
  想要实现“实证”教研,《走向实证:给教师的教科研建议》这本书里给出了许多简明易懂并且颇有实践价值的建议。从课题的选择和设计开始,作者就进行了深入浅出的介绍,对新手老师十分友好。对于刚刚投入到教育事业中的新手老师而言,比起做一个具有突破性的全新成果,更重要的是夯实基础。如何脚踏实地得到一个属于自己独立思考的教育成果,了解教育研究的具体环节是我作为青年教师在现阶段应该解决的问题,所以对于课题的选择,我应该尽量使用经典的教学问题进行分析,这样也更利于我未来在教学过程中不断使用和反思。同时,经典的选题,也能够带来充分可利用的研究资源,为我的研究过程奠定基础。在研究完成之后,我也可以求助比我更加具有研究经验和研究能力的老师对我的研究结论提出相应的意见。
  当然,典型的研究选题也并不意味着一成不变,只能照搬别人的研究成果,重复着陈词滥调。在《走向实证:给教师的教科研建议》这本书中的选题章节,就提出了一个重要的研究建议“研究视角是选题的灵魂”。即使是已经被别人研究过的内容,由于切入视角的不同,每个教育工作者都会有不同的课程经历,自然对于内容的体会也大相径庭。他人的研究成果在经过自己视角的推演和反观,融合到不同的课题研究中去,也能得到全新的感悟。如果我未来要进行的课题研究与一些经典的案例有所重合,我也不用去避讳,学习书中濮毅萍老师的做法,用经典的论述反观自己的课题,找到理论视角的观照,从而获得新的感悟。当然,除了这种改变视角的研究方式,书里也介绍了如何通过改变自变量进行课题研究的案例。对于选题的辨析,总体而言,就是要在现实基础上找到行动研究的可能性,将我在教学过程中的感性认知转化成具有探索意义的理性研究内容。
  “实证”性的教育研究方向也是现代教育科研不断发展和探索的成果。从量化研究到质性研究,从思辨性研究到实证性研究,教育研究方法的发展过程就是教学研究的普遍性体现。日常教学工作总是能给我带来经验性的思考,通过课程的推进,我更加敏锐地意识到我需要进行的研究内容。如何将经验之谈转化为实证研究也是我目前需要攻克的一大难题,书中推荐了一个“假设与验证”的技术路线。在提出课题之前进行研究内容的分解,再寻找匹配的研究方法,通过实践来验证假设的真伪,并且在每一项任务完成后,要及时地进行研究成果的固化。有了这样的研究工具,可以有效地降低研究过程中的误差。通过这样的研究设计和技术路线能够帮助我快速地将课堂中积累的经验转化为实证性的研究内容,这就是我从微观的角度实现从“经验”科研到“实证”科研的突破口。
  书中的其他章节除了选题相关的建议,同样给出了其他教科研的实用性建议。例如,如何做课堂观察、课后访谈及问卷调查,如何用课例研究支撑起课题研究,如何撰写读后感和课堂案例等,渗透到了教育工作的方方面面。仅仅通读了一遍,已经让初次接触教科研内容的我收获了许多优秀的经验,明确了未来从事教科研需要投入的方向。
  诚如作者所言,这是一本献给教育工作者的工具书,解决教师在从事教学研究的过程中遇到的普遍性问题,让教师从事教科研更加地规范化。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教科研并不是触不可及的高岭之花,而是教育工作者用光阴和热忱浇灌出来的希望种子,对于教科研事业的投入和推动,将成为我不断追求的理想彼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