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减”背景下优化小学数学教学方式的思考

□张小刚

字数:1381 2022-12-11 版名:教育理论
  近年来,随着教科研工作的不断发展与深化,为全面推动新时期教育减负工作的合理落实奠定了基础。笔者以小学数学教学活动为切入点,针对“双减”背景下如何优化小学数学教学方式进行了分析与探索。
  一、做好政策解读工作,促进师生有效交流互动
  “双减”政策实施以来,教师应积极对“双减”政策内涵充分解读,把“双减”政策的精髓转变为自身教育教学的思想,帮助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结合数学知识进行独立思考,将课堂真正还给学生,为学生数学思维的有效培养与优化奠定基础。例如,在教学《多位数乘一位数》时,教师根据知识点提问,使学生结合问题实现对知识的自主思考,促进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全面优化。在教学中教师可如下提问:“同学们,在计算三位数乘一位数时,我们应该注意哪些要点呢?”“在生活中哪些地方会用到三位数乘一位数呢?请举例回答。”通过此类问题的设计,引导学生结合具体知识点进行探究,对学生学习数学思维的合理优化与课堂参与度的提升具有积极价值。
  二、探索课堂教学模式,充分调动学生学习兴趣
  课堂教学中为促进“双减”政策与教育教学活动的有机融合,教师应对教学活动组织形式进行充分探索,多样化的教育教学活动可为学生营造良好的探索氛围,促进学生对数学知识探索兴趣的全面提升与优化。研究表明,在小学阶段,丰富多彩的教育教学形式可使学生更好地集中注意力,对学生探索能力的培养与优化具有重要意义。例如,在教学《长方形和正方形》时,首先教师可以结合网络资源对生活中常见的长方形和正方形物品进行展示,引导学生将抽象的数学知识与实际生活相联系,达到探索能力的培养。其次可以组织学生分组展开竞赛,对于教室内隐藏的长方形和正方形进行自主探索。实践表明,这一活动形式不仅强化了学生的知识探索兴趣,而且对培养良好学习习惯至关重要。
  三、调整课后作业内容,拓展数学作业完成形式
  在“双减”政策下,组织教学活动时应注重课后作业的设计,及时调整学生课后作业内容并拓展数学作业的完成形式,使学生在自主探索的同时实现对数学知识的全面理解,同时应合理设计控制课后作业量,确保学生在20分钟内完成,用更多的自由时间对所学知识进行消化与思考。例如,在教学《角的度量》时,可以结合学生实际情况与相关知识点,有效设计课后例题。例题中的写作内容不宜过多,可引导学生通过以说代写的方式完成。同时设计相应的课后实践作业,引导学生用量角器对生活中常见物品的角进行测量。实践表明,通过有效拓展学生课后作业形式与内容,可以更好地发挥作业设计在教学过程中的积极作用。
  四、完善教学评价工作,结合学情转变教学方法
  在数学知识学习过程中,教师不仅要根据“双减”政策调整教学方法,而且还要做好教学评价。根据学生预习、课堂反馈结果对“双减”政策下教育教学活动效果进行分析与探究,结合学情及时转变教育教学活动组织方式。良好的教学评价有助于教师正确了解学生掌握数学知识的水平,及时调整教育教学的组织形式,促进后续教学工作的全面有效开展。
  总之,在“双减”背景下,为了进一步促进小学数学教学方法的持续优化,教师应做好对政策内容的充分解读,及时结合政策指向,积极转变教育教学活动组织形式,引导学生结合相关知识点进行合理探索,为学生课堂参与度的全面提升提供帮助。同时,教师应注意对学生参与认知和课堂教学反馈的关注,为小学数学课堂教学高效优化提供助力。
  (作者单位:陕西省黄陵县阿党镇中心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