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幼儿园幼小衔接的思与行

□白会亮

字数:1450 2022-12-11 版名:教育理论
  幼小衔接,是指学前教育和小学教育的衔接。对于农村幼儿园来说,生源大多数来自农村家庭,这些孩子家长的教育观念普遍落后,家庭教育无从谈起。另外,还有部分家长认为幼小衔接就是衔接知识,只要在外面参加培训就可以。但是,随着近两年“双减”政策的出台和实施,各种学科培训机构也被相继取缔,这时家长们普遍出现焦虑情绪,将希望寄托于幼儿园。那么,在新形势下如何有效地做好幼小衔接,消除家长们的顾虑,是现阶段农村幼儿园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农村幼儿园幼小衔接存在的问题
  1.幼小衔接形式化。根据幼儿的认知特征,学前教育阶段注重培养孩子的专注力、自制力、良好的学习和行为习惯,其目的是为了让孩子步入小学轻松地跟上学习进度和节奏,但是在一些农村幼儿园,由于师资力量薄弱,家庭教育配合不力,在幼小衔接上流于形式。另外,在幼小衔接上,经常由幼儿园单方发起,一些小学只是被动应付,不能形成有效对接。
  2.教学模式小学化。幼儿园教学具有直观性、趣味性和多样性等特点,但是个别幼儿园没有考虑到幼儿的年龄结构和认知特征,不分轻重在大班第二学期就直接执教小学知识,强调文化知识教育和读写、算术等基本技能的训练,要求幼儿像小学生一样在板凳上静坐40分钟。这些规定超出了幼儿的承受能力,本来好动的他们逐渐产生抵触情绪,幼小心灵的深处形成一种认知,认为小学枯燥无趣没有游戏可玩,久而久之,容易产生厌学情绪,这些都会影响幼小衔接的质量。
  二、优化农村幼儿园幼小衔接的策略
  1.幼儿园要和小学达成深度交流、积极合作。不同阶段孩子的教育定位不同,幼儿园以寓教于乐为主,注重激发孩子的天性;小学阶段,以知识的传授为主,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所以在幼小衔接阶段,幼儿园要积极主动,与对应的小学积极合作、深度融合,举办幼小互评、团队教学等活动,以便让幼儿提前了解小学的学习方法和需要注意的事项。另外,在课程设置上,在幼儿园逐渐渗透简单的知识,做到润物细无声,给孩子提供一定的缓冲余地和过渡机会。
  2.培养幼儿良好的生活行为习惯和必要的学习技能。在学前教育阶段,幼儿园就要加强孩子生活能力和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比如整理书包、管理个人物品、准时上幼儿园、按时入睡等,逐步提高幼儿的自理能力、时间观念、任务意识、责任意识、处理问题的能力、团队合作能力等。为了教会幼儿掌握正确的坐姿和握笔姿势,在大班后期,幼儿园可以组织这方面的专门训练和指导。另外,幼儿教师要引导孩子说普通话,做好规范用语的榜样,给孩子们提供和搭建自由表达思想感情的机会及平台,久而久之,不但可以积累词汇量,提高口头表达能力,还拓宽了幼儿的逻辑思维能力。
  3.优化农村家庭教育。针对农村幼儿园生源的分布和来源,一是开展祖父母的教育培训,提高老人家庭教育意识。幼儿园可以通过开办家长学校、开展幼儿教育知识讲座等形式加强和隔代家长的情感交流,提高他们的文化素养,帮助其树立正确的家庭教育观念,从而助力幼儿健康成长。二是加强亲情交流。为加强和幼儿父母情感沟通,老师可以通过视频、语音等交流平台,拉近与孩子父母的亲情交流,及时反馈孩子在学校的表现,逐步达到“家园合作,家园共育”的目的。比如:让孩子将自己想对父母说的话录音,在亲情交流时放给父母听;将孩子在学校的画画、手工艺品、劳动表现等拍成照片,发给父母欣赏……这样,在一定程度上也弥补了家庭教育的缺失。
  总之,农村幼儿园的幼小衔接是农村教育在乡村振兴中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只有做好幼小衔接,才能促使儿童身心健康发展,保证基础教育质量提高。
  (作者单位:陕西省神木市中鸡幼儿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