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支教”是对教育公益的丰富表达

□许朝军

字数:1190 2022-12-07 版名:声音
  “蜘蛛虽然和昆虫长得像,但它不是昆虫;瓢虫、蝴蝶都是昆虫。”在广西河池市都安瑶族自治县,一堂《昆虫的取食行为》“云支教”课程通过网络在多个小学及教学点的教室播放。课后第二天,都安县加全教学点9岁的蓝诗潞就和小伙伴们把收集到的昆虫等带到教室,你一言我一语地开展讨论。(11月29日《中国教育报》)
  与传统支教相比,“云支教”借助现代化远程互联网技术,将名师名课和优质教育资源送到边远山村学校孩子们面前,解决了现实中专业支教力量不足、覆盖面不广以及支教面临的工作与公益支教无法兼顾的两难困境。传统支教大多为专业师资对口支教和公益志愿者支教两种,不管哪种方式,现场教育教学活动的组织注定只能限于个别学校和部分学生的小范围受众。而“云支教”依托一根网线可以“一对众”辐射众多边远地区学校和师生,一堂课的受众可以是一个班、一个学校甚至众多乡镇及学校的师生,其覆盖面之广泛和优质教育资源的拓展效果由此可窥一斑。这对于志愿者而言,一堂课的影响宛如“火炬之光”,照亮了众多乡村学子的求知之路,其在助力薄弱学校和边远区域师生享受优质教育资源,进而推动落后地区教育高质量发展方面,确实是意义深远且让人憧憬。
  “云支教”主要依托网课和远程互联网技术进行,这完全可以克服课程内容不灵活不全面的困难,同时也能有效解决授课者自身在工作生活方面的困难。很明显,在“云支教”的表达氛围下,授课的教育公益志愿者完全可以克服到边远地区支教来往不便的困难,而且能达到工作与支教两不误的效果,在常态化防疫之下,这更是对公益服务不便的科学有效缓解。同时,从支教内容质量角度而言,“云支教”能聚合更广泛、更多领域的专家,聚焦更专业、更丰富多彩的内容,较传统支教行为而言,更凸显出对教育公益的丰富表达和多维度善意诠释。因此,“云支教”有广阔的发展天地,也期待更多的教育平台聚焦“云支教”,更多教育专家、学者和其他领域有志于支教公益的力量参与其中。
  当然,“云支教”也有自身的短板和不足,比如由于影响广泛、受众群体庞大,对远程支教授课内容的要求更高,而且绝不允许出现丝毫的差错,精益求精和“精品支教课”的要求将会更严。同时,远程授课虽然达到了表达丰富、内容精彩以及受众最大程度扩延的效果,但缺少了对课堂教学氛围的科学互动与精准把控,也无法兼顾不同学生基于个体差异的因材施教,更难以兼顾爱好、特长与具体学习习惯和素质能力提升的针对性对症下药等。
  因此,“云支教”虽然意义深远值得期待,但注定不能作为一种边远地区学校教育教学的常态和严格意义上的支教,而应该成为常规支教的补充和丰富,作为消除教育优质均衡发展中面临优质教育资源不足、师资资源不优、学生特长爱好培养支撑不够等问题的尝试、改革、辅助、完善手段而存在,并且要正视自身存在的短板和不足,发挥优势,精准发力,这样才能取长补短,在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和高质量发展中交出一份出彩的“支教公益答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