昭陵六骏流芳千古
□晋华
字数:1760
2022-12-07
版名:文化
“昭陵六骏”指的是原置于陕西礼泉县唐太宗李世民陵墓昭陵北麓祭坛两侧庑廊的六幅浮雕石刻。“六骏”分别名为“特勒骠”“青骓”“什伐赤”“飒露紫”“拳毛騧”“白蹄乌”,是李世民在唐朝建立过程中先后骑过的战马,在中国浩如繁星般的古代文物中,“昭陵六骏”绝对是顶级的石刻艺术精品。然而,“六骏”中的“飒露紫”和“拳毛騧”两骏在上世纪初,被盗卖到了美国,现珍藏在美国费城的宾夕法尼亚大学考古与人类学博物馆,其余“四骏”珍藏在我国西安市碑林博物馆中。
西安碑林创建于公元1087年,至今已有900多年历史。是收藏我国古代碑石时间最早、数目最大的一座艺术宝库,被誉为“东方文化的宝库”“汉唐石刻精品的殿堂”。其中,石刻艺术博物馆最有名的就是唐太宗李世民的“昭陵六骏”石雕了。据西安碑林博物馆官网介绍,“昭陵六骏”每块高2.5米,宽3米,均为青石质地,采用高浮雕的形式将六匹骏马生动地再现在石板上,其中三匹为挺立状,三匹为奔驰状,均为三花马鬃,束结马尾,马鞍、马镫、缰绳等雕塑的细节都逼真地还原了历史风采。
“朕所乘戎马,济朕于难者,刊名镌为真形,置之左右”。为了纪念开国战争中曾骑过的六匹战马,唐太宗在贞观十年(公元636年)兴建昭陵时下诏,令画家阎立本先画出六骏的图形,再由雕刻工艺家阎立德复制刻于石上,并由当时的大书法家欧阳询将他亲自撰写的《六马图赞》诗书在原石上角,刻成后放置在昭陵北麓的祭坛之内。立昭陵六骏的用意,除了歌颂自己南征北战的功绩,让世人记住大唐王朝金戈铁马的峥嵘岁月,也是对这些曾经并肩作战的战马的纪念,并告诫后世子孙创业的艰难。唐代诗人白居易诗中曾云:“太宗旨在振王业,王业艰辛告子孙。”
“六骏”原型,是唐太宗李世民在公元618年至622年五年间转战南北时所乘过的六匹战马,它们都曾伴随李世民在战场上纵横驰骋。当年在昭陵北麓祭坛内,六匹战马石刻分列两侧,马头均朝向南边的陵寝。从南向北,东侧依次是“特勒骠”“青骓”“什伐赤”,西侧依次是“飒露紫”“拳毛騧”“白蹄乌”,现西安碑林博物馆石刻艺术馆内的六骏依序陈列左右两侧。
特勒骠,摹李世民平刘武周时的坐骑,公元619年李世民乘此马与刘武周麾下大将宋金刚作战,“特勒骠”在这一战役中载着李世民勇猛冲入敌阵,为收复大唐王业发祥地太原和河东立下了战功。因此,太宗赞语:“应策腾空,承声半汉;天险摧敌,乘危济难。”
青骓,摹李世民平定窦建德时的坐骑。据文献记载,“青骓”是李世民和窦建德(隋朝末年河北、山东一带的农民起义军领袖)在虎牢关交战时的坐骑,虎牢关大捷,使唐朝初年的统一战争取得了决定性的胜利。太宗赞语:“足轻电影,神发天机,策兹飞练,定我戎衣。”
什伐赤,是原石保存较好的一件,“什伐”是波斯语“马”的音译,这是一匹来自波斯的红马,也是李世民在洛阳、虎牢关与王世充、窦建德作战时的坐骑。太宗赞语:“瀍涧未静,斧钺申威,朱汗骋足,青旌凯归。”
飒露紫,原物现存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博物馆。公元621年,唐军和王世充军在洛阳决战。李世民被敌人团团包围,“飒露紫”胸前中箭,这时丘行恭赶来营救。为了纪念这一事件,唐太宗特意下令把丘行恭与这匹战马刻在一起。太宗赞语:“紫燕超跃,骨腾神骏,气詟三川,威凌八阵。”
拳毛騧,是一匹毛为旋转状的黑嘴黄马,前中六箭,背中三箭,为李世民平定刘黑闼时所乘。公元622年,李世民率领唐军与刘黑闼在今河北曲周一带作战。石刻上的拳毛騧身中9箭,说明这场战斗之激烈。自这场战争后,唐王朝统一中国的大业便宣告完成了。太宗赞语:“月精按辔,天驷横行。弧矢载戢,氛埃廓清。”
白蹄乌,摹李世民与薛仁杲作战时所乘战马。公元618年,唐军初占关中,立足不稳。割据兰州、天水一带的薛举、薛仁杲父子便大举进攻,与唐军争夺关中。战斗中李世民催动白蹄乌身先士卒,衔尾猛追,一昼夜奔驰200余里,迫使薛仁杲投降。太宗赞语:“倚天长剑,追风骏足,耸辔平陇,回鞍定蜀。”
昭陵六骏名扬史册,不仅仅是因为雕塑艺术的高超,更因为“六骏”与唐太宗李世民的文治武功紧密相连,成为大唐气象的实物象征。在碑林博物馆的石刻艺术馆中,“昭陵六骏”一字形排开,非常壮观。遗憾的是,“六骏”中的“飒露紫”和“拳毛騧”两块石刻在1914年被盗卖到国外,在西安碑林博物馆只能看到复制品。一位游客感慨地说,如果“二骏”能回归祖国,“六骏”团聚在西安那该多好呀……
西安碑林创建于公元1087年,至今已有900多年历史。是收藏我国古代碑石时间最早、数目最大的一座艺术宝库,被誉为“东方文化的宝库”“汉唐石刻精品的殿堂”。其中,石刻艺术博物馆最有名的就是唐太宗李世民的“昭陵六骏”石雕了。据西安碑林博物馆官网介绍,“昭陵六骏”每块高2.5米,宽3米,均为青石质地,采用高浮雕的形式将六匹骏马生动地再现在石板上,其中三匹为挺立状,三匹为奔驰状,均为三花马鬃,束结马尾,马鞍、马镫、缰绳等雕塑的细节都逼真地还原了历史风采。
“朕所乘戎马,济朕于难者,刊名镌为真形,置之左右”。为了纪念开国战争中曾骑过的六匹战马,唐太宗在贞观十年(公元636年)兴建昭陵时下诏,令画家阎立本先画出六骏的图形,再由雕刻工艺家阎立德复制刻于石上,并由当时的大书法家欧阳询将他亲自撰写的《六马图赞》诗书在原石上角,刻成后放置在昭陵北麓的祭坛之内。立昭陵六骏的用意,除了歌颂自己南征北战的功绩,让世人记住大唐王朝金戈铁马的峥嵘岁月,也是对这些曾经并肩作战的战马的纪念,并告诫后世子孙创业的艰难。唐代诗人白居易诗中曾云:“太宗旨在振王业,王业艰辛告子孙。”
“六骏”原型,是唐太宗李世民在公元618年至622年五年间转战南北时所乘过的六匹战马,它们都曾伴随李世民在战场上纵横驰骋。当年在昭陵北麓祭坛内,六匹战马石刻分列两侧,马头均朝向南边的陵寝。从南向北,东侧依次是“特勒骠”“青骓”“什伐赤”,西侧依次是“飒露紫”“拳毛騧”“白蹄乌”,现西安碑林博物馆石刻艺术馆内的六骏依序陈列左右两侧。
特勒骠,摹李世民平刘武周时的坐骑,公元619年李世民乘此马与刘武周麾下大将宋金刚作战,“特勒骠”在这一战役中载着李世民勇猛冲入敌阵,为收复大唐王业发祥地太原和河东立下了战功。因此,太宗赞语:“应策腾空,承声半汉;天险摧敌,乘危济难。”
青骓,摹李世民平定窦建德时的坐骑。据文献记载,“青骓”是李世民和窦建德(隋朝末年河北、山东一带的农民起义军领袖)在虎牢关交战时的坐骑,虎牢关大捷,使唐朝初年的统一战争取得了决定性的胜利。太宗赞语:“足轻电影,神发天机,策兹飞练,定我戎衣。”
什伐赤,是原石保存较好的一件,“什伐”是波斯语“马”的音译,这是一匹来自波斯的红马,也是李世民在洛阳、虎牢关与王世充、窦建德作战时的坐骑。太宗赞语:“瀍涧未静,斧钺申威,朱汗骋足,青旌凯归。”
飒露紫,原物现存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博物馆。公元621年,唐军和王世充军在洛阳决战。李世民被敌人团团包围,“飒露紫”胸前中箭,这时丘行恭赶来营救。为了纪念这一事件,唐太宗特意下令把丘行恭与这匹战马刻在一起。太宗赞语:“紫燕超跃,骨腾神骏,气詟三川,威凌八阵。”
拳毛騧,是一匹毛为旋转状的黑嘴黄马,前中六箭,背中三箭,为李世民平定刘黑闼时所乘。公元622年,李世民率领唐军与刘黑闼在今河北曲周一带作战。石刻上的拳毛騧身中9箭,说明这场战斗之激烈。自这场战争后,唐王朝统一中国的大业便宣告完成了。太宗赞语:“月精按辔,天驷横行。弧矢载戢,氛埃廓清。”
白蹄乌,摹李世民与薛仁杲作战时所乘战马。公元618年,唐军初占关中,立足不稳。割据兰州、天水一带的薛举、薛仁杲父子便大举进攻,与唐军争夺关中。战斗中李世民催动白蹄乌身先士卒,衔尾猛追,一昼夜奔驰200余里,迫使薛仁杲投降。太宗赞语:“倚天长剑,追风骏足,耸辔平陇,回鞍定蜀。”
昭陵六骏名扬史册,不仅仅是因为雕塑艺术的高超,更因为“六骏”与唐太宗李世民的文治武功紧密相连,成为大唐气象的实物象征。在碑林博物馆的石刻艺术馆中,“昭陵六骏”一字形排开,非常壮观。遗憾的是,“六骏”中的“飒露紫”和“拳毛騧”两块石刻在1914年被盗卖到国外,在西安碑林博物馆只能看到复制品。一位游客感慨地说,如果“二骏”能回归祖国,“六骏”团聚在西安那该多好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