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动引领建构精彩数学课堂

□张 明

字数:1496 2022-12-04 版名:教育理论
  在以往的课堂教学中,很多数学教师弱化活动的设计,将知识直接灌输给学生,学生的主体地位被教师忽视,只能被动听讲,在这样的学习过程中,肯定毫无兴趣和主动性可言,课堂必定是低效的。因此,作为新时期的小学数学教师,应潜心研究新课标,结合所教内容,为学生设计多元化的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掌握和理解所学知识,完成知识体系的建构,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游戏活动,唤醒学习欲望
  游戏,小学生并不陌生,这是他们热衷的活动。在课堂中,将数学和游戏联系起来,有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改变他们对数学的看法,让他们积极地融入新知识的学习中,这样的学习才是有效的、积极的。
  在教学“平均数”时,教师带了2只球走进教室,然后让班级中的拍球高手到前面拍球。教师挑选了5位男生和4位女生进行比赛,让其他学生记录他们的成绩,最后相加,很快得出了结果。5位男生一共拍了94个,女生共拍了82个,这时教师宣布:在拍球游戏中,男生获胜,女生输。很快引发女生的不满,认为游戏不公平,男生应该去掉一个成绩,因为女生只有4人参加比赛,而男生却有5人。但去掉哪个男同学的成绩比较合适?大家讨论到最后,认为无论去掉哪个男同学的成绩都不合适。怎么办?此时,教师顺利地引出了“平均数”,学生很快进入了新知的探索中。
  上述案例,教师针对教学内容,巧妙设计了拍球游戏,激发了学生的认知冲突,让学生产生学习新知的欲望,感受到所学新知的价值,这比教师的直接讲解与告知,效果要好得多。
   操作活动,促进学生理解
  数学知识的抽象性和复杂性,加大了学生学习数学的难度,无法在课堂有限的40分钟内深入地理解所学知识。这时,教师可以为学生引入操作活动,将难以理解的数学知识,转变成学生看得见、摸得着的具体事物,在无形之中拉近学生与所学知识的距离,增进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熟悉感。学生在操作的过程中,可以更好地掌握知识的形成过程,对所学知识的印象才会深刻,学习效果才会好。
  实践活动,培养应用能力
  任何知识的学习,都是为了更好地应用,数学学习亦是如此。数学知识与生活的关联性很强,在教学中,任何割裂数学与生活联系的做法都是不可取的,因为那样的学习具有片面性,学生的思维只能停滞在“课本数学”阶段。因此,在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重为学生设计实践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积极运用所学知识,将知识及时地转化为技能,更好地培养他们活学活用知识的能力,真正实现从“课本数学”走向“应用数学”,实现认知能力的升华。
  在教学“比”的知识后,教师在屏幕上出示了学校的图片,然后停在了学校旗杆的位置,微笑着对学生说:“你能运用学过的知识,测量出旗杆的高度吗?”很快有学生提议,带上米尺爬到旗杆顶端,就可以测量出它的高度,但遭到了其他学生的反对,认为这样做不合适,非常危险。也有学生提议,将旗杆放倒,然后进行测量,但其他学生认为这样做也比较麻烦,有没有更好的办法呢?教师将学生带出教室,来到旗杆前。然后竖起了一些竹竿,让学生分别测量出竹竿和影长,计算出比值。这时学生们很快想到,可以测量出旗杆的影长,然后计算出旗杆的高度,这样的想法得到了其他同学的认可,很快便算出了旗杆的高度。
  上述案例,教师为学生设计了实践性活动,将学生的眼光从课堂引向生活,学会用数学的眼光看待和分析生活现象,从中提炼出数学问题,学会运用课堂上所学的知识进行解决,领略到数学学习的魅力和意义。
  总之,活动化教学,是当前行之有效的教学方式,值得广大数学教师应用和推广,有助于提升数学课堂的有效性。在以后的课堂教学中,教师应为学生设计新颖、有效、优质的数学课堂,让学生在活动中吸纳知识,不断提升思维能力和数学综合素养。
  (作者单位:山东省滕州市八一矿区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