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史料实证”素养提升历史教学效果

□蒋味荣

字数:1504 2022-12-04 版名:教育理论
  史料教学是历史教学中实现“史料实证”素养的重要途径。史料教学主要是指在历史教学活动中运用各种不同类型的史料,验证历史史实的过程。历史教材中融入了大量的历史材料,学生如何去理解、学习、辨别、运用可信史料,形成对历史的正确、客观的认识,就需要在初中历史教学中重视史料的搜集和解读,在学习和探究活动中提高“史料实证”素养。
  在历史教学中,依据新课标要求,针对初中学生的特点,我在教学中培养学生“史料实证”素养以及提升历史教学效果方面进行了一些尝试。
  仔细研读新课标,
  重视史料教学

  “史料实证”素养培养是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重要内容之一。在历史教学过程中,教师要仔细研读新课标,依照课标对史料教学的要求,重视史料教学,挖掘学生研读史料的潜力,更新教学理念,培养学生自主探究意识,通过史料教学促进学生正确认识历史,感知历史,树立学生正确的历史观、价值观。
  仔细研读新课标后,归纳教学实践中新课标对学生“史料实证”素养培养的要求有以下几点:初步知道史料的类型;掌握基本搜集历史史料的方法;初步学会辨析史料的真伪;学会从历史可信史料中提取有效历史信息和认识历史的能力,对历史史实进行论证。这就要在教学实践中重视史料教学,有的放失地培养学生“史料实证”素养,提升教学效果。
   认真甄选史料,
  为历史教学提供准确材料

  在网络信息化时代,各种信息铺天盖地,我们不缺乏搜索史料实证的工具,但是却缺乏真实的史料。这就需要教师从自身做起,在搜索筛选史料时,有意识地关注史料的来源、出处,确保所选史料的真实性,规避错误引用不真实的史料,给学生错误的引导。
   结合具体学情,运用史料教学,
  培养“史料实证”素养

  在历史课堂中,教师不仅要贯彻、落实史料教学,还要结合学情需求选用正确的史料内容,让学生学会辩证地看待问题,提升学生自我思考与理解能力。教师在实际运用史料内容时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第一,结合课本知识,充分挖掘教材中的史料内容。教学所选用的教材经过教材编写团队一遍一遍实践、矫正,具有极大参考价值,排版也更加符合学生的发展认知特点,因此需要教师结合学生发展特点,充分利用课本资源。如讲述抗美援朝背景中,面对美国的侵略朝鲜政府请求中国支援,中国人民志愿军应当不应当参战问题时,教师选择“教材研读”中毛泽东《中国人民志愿军应当和必须入朝参战》的材料,通过学生阅读材料,在材料中找出毛泽东认为中国人民志愿军应当和必须入朝参战的原因,提高学生材料阅读的能力。毛泽东本人作为当时历史事件的决策者,他的材料表述更能够充分证实当时中国人民志愿军入朝作战的动机。通过这段真实史料的运用,培养学生“史料实证”素养,提升学生历史思辨思维。第二,需要教师多借助媒体资源,丰富史料内容及呈现方式,创设历史情境,将史料内容精简化、动态化,让学生在轻松快乐的氛围中学习历史知识。如为了让学生直观掌握抗美援朝的目的,以视频《中国人民志愿军军歌》导入,师生一起打节拍、学唱、齐唱红歌,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在活动中学习历史、感受历史、正视历史。
   整合史料资源,精心选择,
  提升教师专业素养

  史料教学所需要的历史材料需要教师精挑细选,教师可以结合教学实际情况,根据教材内容,充分挖掘教材中“材料研读”“课后活动”及依据教材内容在网络上搜集与内容相关的历史文献资料,从不同角度整合史料,形成自己特色的史料集,改编、创新题目设问,提升教师史料专业素养。
  总之,“史料实证”素养培养使历史教学更加生动具体,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主动性,拓展创新思维。在教学实践中,最大限度地发挥“史料实证”在历史教学中的功能和作用,能够提升历史教学效果。
  (作者单位:西安市经开第六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