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让青少年 成不健康短视频受害者

□戴先任

字数:997 2022-11-30 版名:声音
  近日,《青少年蓝皮书:中国未成年人互联网运用报告(2022)》发布。对全国百余所中小学的9万余名学生开展的调查显示,未成年人上网普及率已近饱和,手机在众多上网设备中占首位;未成年人的主要上网目的为休闲娱乐,使用短视频软件的未成年人比例超过六成;网络模仿行为较为普遍多样,网络职业进入未成年人职业选择范围。(11月22日《北京日报》)

  近年来,短视频行业发展迅猛,刷短视频、上传短视频成了不少人的日常,不少青少年也沉迷其中。从此次调查报告就能看出,使用短视频软件的未成年人比例超过六成,看短视频已经超越打游戏和听音乐,排在未成年人网络使用行为的首位,可见短视频在未成年网民中的普及率之高。
  而值得注意的是,对网络文化的模仿,在未成年人群体中已成为普遍现象,占比高达73.4%。但因为缺乏强有力的规范,短视频也存在一些乱象,比如低俗视频、恶搞视频、直播诱导充值打赏等,还有一些炫富、恶作剧等“三观不正”的短视频;也有一些涉色情、涉暴力的短视频;有的则传递错误价值观,误导网友,尤其是广大青少年网友心智并不成熟,不仅可能受到诱导充值打赏遭受财产损失,还可能受到“三观不正”视频的毒害影响身心健康。
  据CNNIC数据,2020年我国未成年网民数量达1.83亿人。随着互联网的普及,现在的青少年成了网络原住民,如果不能拥有一个良好的网络成长环境,会给他们带来很大的伤害。值得强调的是,保护未成年人不是要把网络当成“洪水猛兽”,让未成年人与网络、短视频完全隔离。适当的网络生活对未成年人无害,还能开拓他们的视野,丰富他们的精神文化生活,有利于他们成长,而这也是他们的权利,要防范的是未成年人沉迷网络,是不健康内容对他们的毒害。要让未成年人能够合理使用网络,合理上网,避免他们沉迷于网络,防范他们成了不健康短视频的受害者。
  要营造未成年人良好上网环境,短视频平台等网络平台要加强管理,要能“责”字当头,如让青少年模式发挥出应有作用,而不至于变成了摆设。另外,还要加强对短视频内容的管理,要严把短视频内容质量关,要坚持“内容为王”,摒弃“流量为王”。监管部门也要加强对网络平台的监管力度。
  与此同时,家长也要尽好监护人责任,培养孩子健康的兴趣爱好,让他们能够与网络保持适当距离。学校则应强化相应教育,避免学生沉迷网络,引导学生合理用网。通过形成多方合力,对短视频“避其短、防其弊”,而能“扬其长、用其利”,短视频才能健康发展,才能与广大未成年人“和谐相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