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招聘不能因追求平衡破坏公平
□孔德淇
字数:1088
2022-11-30
版名:声音
据《海峡都市报》报道,近日,一张广东珠海公开招聘中小学教师拟聘人员名单的截图在微博引发争议。名单上,小学语文教师岗位分设为针对男性招聘的小学语文(1)和针对女性招聘的小学语文(2),同一岗位不同性别各招聘一半。公示的名单上,拟招聘的男生多是来自普通院校的本科生;拟招聘的女生则多是原985名校的硕士研究生。相同岗位的拟招聘人员,男女之间学校、学历背景差异明显,不少网友表示“不公平”。
对此,当地教育局作出回应,其设置录取比例男女各半,是出于对男女公平的考虑。男生与女生的考试成绩、毕业院校有差距,并非他们所愿。换言之,招聘方的出发点是好的,但录取结果及其与性别的关联,却是不可控因素。类似现象不只存在于珠海地区,有越来越多的地方招聘公示表明,在教师招考的道路上,男生比女生稀缺,更容易“上岸”。
凡此种种,折射的是中小学男女教师比例失衡之困。近年来,相关问题愈加凸显。教育部数据显示,2020年全国小学专任教师中,女教师占比达71.14%。而小学男教师占比超过50%,还要回溯到20世纪末。具体来看,越是经济发达的地区,女教师比例越高。2020年,上海市小学女教师占比83.53%,甘肃省只有55.53%,两地相差28个百分点。
客观地说,中小学教师的性别严重失衡,确实在某种程度上影响教学质量提升,制约未成年人性别角色定位和品格发展。在此情况下,在招聘教师环节协调男女教师比例,有一定的合理性。但为了平衡性别比例而摒弃学历、技能等各方面考量,依性别确定岗位数量,不仅有损招聘公平,也无法破解这一瓶颈。倘若因此把“无才无德”的人纳入教师队伍,更是对学生的不负责任。
教师性别结构失衡是社会观念、个人发展、收入待遇等多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现实中,社会戴着“有色眼镜”看待男教师群体,中小学教师普遍收入不高、职业发展空间有限等,都为教师男女比例失衡“推波助澜”,最终导致的一个结果是,男性就读师范院校、从事教学工作意愿偏低,男女教师比例失衡成为一个社会性问题。
解决上述问题,需要从源头上改进整体教育评价、改变社会舆论环境、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包括做好教师队伍顶层设计,把好整体“规划关”;要从师范教育招生和培养体制入手,把好性别“入口关”;要持续提升教师待遇水平,创新岗位设置政策,把好预算“投入关”;要在全社会积极营造重视教育、尊重教师的浓厚氛围,把好形象“宣传关”。只有社会各方倾注力量,建立起相关长效机制,方能真正化解教师队伍性别比例失衡的难题,确保整个师资队伍的均衡与稳定。
当尊师重教成为公众共识和社会自觉、当中小学教师待遇足以支撑提供体面的生活,相信有志于此的男性将不请自来。现在一些中小学引得名校硕博生纷至沓来,不正是此理吗?
对此,当地教育局作出回应,其设置录取比例男女各半,是出于对男女公平的考虑。男生与女生的考试成绩、毕业院校有差距,并非他们所愿。换言之,招聘方的出发点是好的,但录取结果及其与性别的关联,却是不可控因素。类似现象不只存在于珠海地区,有越来越多的地方招聘公示表明,在教师招考的道路上,男生比女生稀缺,更容易“上岸”。
凡此种种,折射的是中小学男女教师比例失衡之困。近年来,相关问题愈加凸显。教育部数据显示,2020年全国小学专任教师中,女教师占比达71.14%。而小学男教师占比超过50%,还要回溯到20世纪末。具体来看,越是经济发达的地区,女教师比例越高。2020年,上海市小学女教师占比83.53%,甘肃省只有55.53%,两地相差28个百分点。
客观地说,中小学教师的性别严重失衡,确实在某种程度上影响教学质量提升,制约未成年人性别角色定位和品格发展。在此情况下,在招聘教师环节协调男女教师比例,有一定的合理性。但为了平衡性别比例而摒弃学历、技能等各方面考量,依性别确定岗位数量,不仅有损招聘公平,也无法破解这一瓶颈。倘若因此把“无才无德”的人纳入教师队伍,更是对学生的不负责任。
教师性别结构失衡是社会观念、个人发展、收入待遇等多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现实中,社会戴着“有色眼镜”看待男教师群体,中小学教师普遍收入不高、职业发展空间有限等,都为教师男女比例失衡“推波助澜”,最终导致的一个结果是,男性就读师范院校、从事教学工作意愿偏低,男女教师比例失衡成为一个社会性问题。
解决上述问题,需要从源头上改进整体教育评价、改变社会舆论环境、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包括做好教师队伍顶层设计,把好整体“规划关”;要从师范教育招生和培养体制入手,把好性别“入口关”;要持续提升教师待遇水平,创新岗位设置政策,把好预算“投入关”;要在全社会积极营造重视教育、尊重教师的浓厚氛围,把好形象“宣传关”。只有社会各方倾注力量,建立起相关长效机制,方能真正化解教师队伍性别比例失衡的难题,确保整个师资队伍的均衡与稳定。
当尊师重教成为公众共识和社会自觉、当中小学教师待遇足以支撑提供体面的生活,相信有志于此的男性将不请自来。现在一些中小学引得名校硕博生纷至沓来,不正是此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