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沉浸式学习共同体中走向思政实践“大课堂”
□田建军
字数:1919
2022-11-27
版名:知行
2022年全国文科综合乙卷第40题第三问,要求考生给宿舍管理员、保洁员、保安员,任选其一写一份感谢信,感谢他们辛勤劳动所换来的美丽安宁的校园。2022年全国甲卷第40题第三问,要求考生给班级举行的“强国有我、请党放心”主题班会写两个发言要点。试题都要求考生沉浸于特定的氛围之中,写出自己的真情实感。如果脱离社会实践,解答必然空洞;如果没有深度思维,解答就会逻辑混乱,主体错配;如果缺乏综合运用所学知识的思想,就会被教材所困扰,无法拓展思维广度、提升思维深度。
高考试题的导向作用,要求高中思政课转变教学理念,延伸课堂时空,走进实际生活,开展沉浸式教学活动。沉浸式学习是让学生深入社会实践,完成某项产品的设计制作、或某个社会问题的调查研讨,综合运用所学知识,真实参与某个项目活动的全过程,以获得创新性成果的学习方式。
沉浸式教学倡导的社会实践与新版《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以下简称“新课标”)高度契合。首先新课标确定高中思政课是综合性、活动型课程,具有学科内容的综合性、学校德育工作的引领性和课程实施的实践性特征。其次课程实施具有实践性特征,指出“学科内容的教学与社会实践活动相结合,是活动性学科课程的显著特点。”再次教学过程要紧密结合社会实践,学科内容采取思维活动与社会实践活动等方式呈现,要求“课程内容活动化”与“活动内容课程化”,把课程内容与社会实践高度融合。最后教学评价要注重学生学习、劳动和社会实践活动的行为表现,采取多种评价方式综合评价学生的理论思维能力、政治认同度、价值判断能力、法治素养和社会参与能力等,全面反映学生思想政治学科核心素养的发展状况。可见,课程性质、课程内容、课程实施、课程评价等都离不开社会实践。沉浸式教学能为思政课教学提供更广阔的空间、更丰富的资源、更真切的情境,是实施活动型学科课程的重要途径。
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要贯彻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帮助学生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自觉担当民族复兴大任,就要通过社会实践让学生深刻体验、内心感悟、自然生成、付诸行动,就要按照新生代的心理特点和个性化强的实际,创设沉浸式教学氛围,构建师生学习共同体和生生学习共同体。笔者结合思政课教学实际,分享采用沉浸式学习构建学习共同体的典型案例。
组织青少年模拟政协活动,构建学生、指导教师、社会公众的学习共同体。
在学习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后,我们组织学生参与模拟政协活动,以学生社团为载体,在思政课教师指导下,学生模拟政协委员,开展社会调查,发现社会痛点难点问题,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寻找根源,走访国家机关,了解实际情况,制作思维导图,撰写模拟政协提案。这里学生和指导教师是学习共同体的核心成员,有关国家工作人员和被采访的社会公众是基本成员,以调查分析社会问题为抓手,共同学习共同提高。模拟政协活动能够提高学生的社会理解能力、政治参与能力,增强政治认同,能帮助学生拓展视野,理论联系实际,把书本知识与社会生活相联系,成为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的建设者。模拟政协活动,使指导教师与学生共成长,学生所获得的素养正是学科教学要达到的目标。
组织学生旁听刑事审判活动,构建学生、法官、检察官、公安干警的学习共同体。
在学习我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过程中,学生往往对我国国家机关的相互关系,特别是法院、检察院、政府、监察委员会等认识模糊。我们及时与市中级人民法院联系,法院高度负责,选择适合学生旁听的案件,满足学生社团的要求。经过全程旁听刑事审判,从法官法庭调查的每一个环节,检察官、法官、被告、公安干警等的一举一动,审判流程的前后关系等,学生深刻认识我国国家机关的职能,把教材中生硬的文字变成实实在在的行为。这里,学生的活动属于沉浸式学习过程,构建的学习共同体多元一体,获得的知识终生难忘。
组织学生开展角色模拟活动,构建行政班和教学班为载体的学习共同体。
在思政课教学过程中,我们让学生深入市场、公司、政府、社区等,开展沉浸式学习活动,在深刻领会和准确把握学科知识的基础上,采用拟人化方式表述学科概念,既提高了学生研究问题的能力,又锻炼了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具体来说,就是给学生分配角色,扮演“我是人民币”“我是数字货币”“我是黄金”等诸如此类的角色。学生根据所承担的角色,完全沉浸于学科核心概念构建中,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厘清与相关概念之间的异同,准确界定概念的外延,用自己已有的知识表达概念,形成自己特有的知识架构。这样,把生硬的学科知识拟人化,使基本概念具有生命意义,转化为自己生活的一部分,理解更加准确,应用更加精准。我们深深地认识到,知识总是外在于人,只有让知识进入人的认知本体,渗透进人的生活和行为,才能转化为素养。
高考试题的导向作用,要求高中思政课转变教学理念,延伸课堂时空,走进实际生活,开展沉浸式教学活动。沉浸式学习是让学生深入社会实践,完成某项产品的设计制作、或某个社会问题的调查研讨,综合运用所学知识,真实参与某个项目活动的全过程,以获得创新性成果的学习方式。
沉浸式教学倡导的社会实践与新版《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以下简称“新课标”)高度契合。首先新课标确定高中思政课是综合性、活动型课程,具有学科内容的综合性、学校德育工作的引领性和课程实施的实践性特征。其次课程实施具有实践性特征,指出“学科内容的教学与社会实践活动相结合,是活动性学科课程的显著特点。”再次教学过程要紧密结合社会实践,学科内容采取思维活动与社会实践活动等方式呈现,要求“课程内容活动化”与“活动内容课程化”,把课程内容与社会实践高度融合。最后教学评价要注重学生学习、劳动和社会实践活动的行为表现,采取多种评价方式综合评价学生的理论思维能力、政治认同度、价值判断能力、法治素养和社会参与能力等,全面反映学生思想政治学科核心素养的发展状况。可见,课程性质、课程内容、课程实施、课程评价等都离不开社会实践。沉浸式教学能为思政课教学提供更广阔的空间、更丰富的资源、更真切的情境,是实施活动型学科课程的重要途径。
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要贯彻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帮助学生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自觉担当民族复兴大任,就要通过社会实践让学生深刻体验、内心感悟、自然生成、付诸行动,就要按照新生代的心理特点和个性化强的实际,创设沉浸式教学氛围,构建师生学习共同体和生生学习共同体。笔者结合思政课教学实际,分享采用沉浸式学习构建学习共同体的典型案例。
组织青少年模拟政协活动,构建学生、指导教师、社会公众的学习共同体。
在学习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后,我们组织学生参与模拟政协活动,以学生社团为载体,在思政课教师指导下,学生模拟政协委员,开展社会调查,发现社会痛点难点问题,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寻找根源,走访国家机关,了解实际情况,制作思维导图,撰写模拟政协提案。这里学生和指导教师是学习共同体的核心成员,有关国家工作人员和被采访的社会公众是基本成员,以调查分析社会问题为抓手,共同学习共同提高。模拟政协活动能够提高学生的社会理解能力、政治参与能力,增强政治认同,能帮助学生拓展视野,理论联系实际,把书本知识与社会生活相联系,成为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的建设者。模拟政协活动,使指导教师与学生共成长,学生所获得的素养正是学科教学要达到的目标。
组织学生旁听刑事审判活动,构建学生、法官、检察官、公安干警的学习共同体。
在学习我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过程中,学生往往对我国国家机关的相互关系,特别是法院、检察院、政府、监察委员会等认识模糊。我们及时与市中级人民法院联系,法院高度负责,选择适合学生旁听的案件,满足学生社团的要求。经过全程旁听刑事审判,从法官法庭调查的每一个环节,检察官、法官、被告、公安干警等的一举一动,审判流程的前后关系等,学生深刻认识我国国家机关的职能,把教材中生硬的文字变成实实在在的行为。这里,学生的活动属于沉浸式学习过程,构建的学习共同体多元一体,获得的知识终生难忘。
组织学生开展角色模拟活动,构建行政班和教学班为载体的学习共同体。
在思政课教学过程中,我们让学生深入市场、公司、政府、社区等,开展沉浸式学习活动,在深刻领会和准确把握学科知识的基础上,采用拟人化方式表述学科概念,既提高了学生研究问题的能力,又锻炼了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具体来说,就是给学生分配角色,扮演“我是人民币”“我是数字货币”“我是黄金”等诸如此类的角色。学生根据所承担的角色,完全沉浸于学科核心概念构建中,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厘清与相关概念之间的异同,准确界定概念的外延,用自己已有的知识表达概念,形成自己特有的知识架构。这样,把生硬的学科知识拟人化,使基本概念具有生命意义,转化为自己生活的一部分,理解更加准确,应用更加精准。我们深深地认识到,知识总是外在于人,只有让知识进入人的认知本体,渗透进人的生活和行为,才能转化为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