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高中语文教材使用中的困惑与反思
□朱咏梅
字数:1645
2022-11-27
版名:知行
今年九月起,陕西省普通高中高一学生全面启用新版全国统编语文教材。新教材在编写理念、结构体例、课文选取与编排等方面都有明显变化,随之而来的任务群学习、情境设计、文章整合等教学方式变革也给广大教师造成巨大冲击,带来了不少困惑。
困惑之一,不提倡单篇教学了,教学专题如何开发?
多年来语文教师早已习惯一篇篇地教课文,给学生把知识讲全,把文章讲透,把习题练会,把规律抓到。现在统编教材注重大单元群文教学任务整合,单元学习任务多样,教学过程设计很让人挠头。很多教师的单元说明看到末尾的任务目标,读得句句明白,就是苦于找不到一个切口,难于造就一个学习情境,不知如何去开发学习专题来完成那些学习任务。还有的更徘徊流连在那些经典课文的知识和技法间无法取舍、不忍放手。
困惑之二,语言实践活动多了,课堂教学时间不足了。
新教材主张情境式教学,重在做与用的语文实践活动中培养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教学方式的变革直指学生灵活运用语文知识和技能的培养,单元教学内容的专题式整合开发也为学生自主学习创造了更高平台,总之,让学生动起来是课堂教学的硬道理。但问题是,把更多学习实践活动引入课堂,是要花时间的,学生学习能力的强弱,学习小组内或师生间配合度的高低等,都会制约课堂教学的顺利进行。往往预计时间过去了,讨论学习还意犹未尽,课堂进度难免拖沓。
困惑之三,学生的学习习惯跟不上新课程学习的要求。
从传统教学中走来的高一学生习惯等教师教和单篇精读,很少会关注多篇课文间的联系,更不要说从宏观角度去分析品评有跨度的问题。况且长期以来我们对学生预习活动的不重视和粗放式管理,并没有让大多数学生养成良好的预习习惯和掌握适当的方法。高中生学业任务重,能挤出时间做好语文预习的人少之又少,也是不争的事实。一旦充分预习成为课堂教学的前提,甚至是迫切需求,如何布置预习就成为校本研究的一项重要课题。
困惑之四,课本上没有编排习题,作业怎么设计?
上完课布置作业早已是教师们熟悉的教学范式。统编高中语文教材中,以学习提示和单元学习任务替代了旧教材中的课后练习,作业设计因每位老师单元专题教学设计的不同而变得更具个性化特征。老师们需要以学习提示和单元学习任务为指导,以自主开发的教学内容为依据,以课程标准和考试评价对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要求为准绳,以本班学情为参考,来自主设计每堂课后的作业。作业设计要在形式上尽可能创新,又要考虑学生知识积累和发展思维的需要;既要调动发挥学生做作业的积极性、主动性,又要考虑提交、批改、展示作业的可行性,可谓费尽心机。
为破解以上种种困惑,教师们一方面要继续深入学习领悟新课程理念,在课程标准里寻找答案。另一方面,也要深入反思,从自身找问题、谋发展。
首先,新课程教学并不意味着我们要完全抛弃多年来对语文教学探索得到的经验。
无论是对教学内容、知识体系的驾驭,还是组织教学活动的技巧,都将成为今天进行大单元教学设计和教材二次开发的基础。如第一单元教学中,曾经总结的阅读诗歌的基本方法就很适用于指导学生预习,帮助学生掌握读诗规律,培养学生自主解读诗歌的能力。《百合花》《哦,香雪》中典型物象的分析可以被开发成研讨专题,成为“诗化小说”研究的重要环节。
其次,教师们要以极大的主观能动性投入到教材的二次开发中去。
根据教学需要,单元学习内容既要依托课本,又不可囿于课本,要尽可能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如第四单元家乡文化生活主题学习,课本上薄薄四张书页,活动内容却涉及调查报告、访谈设计与记录、风物志书写、建议书写作等多个方面,需要老师们补充提供调研选题计划范畴、收集整理材料的方法、各种报告记录和志书写作的范本等大量素材,以保证学生学得会、做得了、展示得好。
最后,教师们要切实落实主导作用,提高课堂教学组织能力。
教学情境设计和丰富的语言实践活动给学生提供了越来越多自主学习探究的机会,老师组织课堂教学的能力受到前所未有的挑战。任务学习过程中老师对学生既要放得开,又要收得拢,才能保障学生在做中学有所得,又能保障一定的教学进度与质量。
困惑之一,不提倡单篇教学了,教学专题如何开发?
多年来语文教师早已习惯一篇篇地教课文,给学生把知识讲全,把文章讲透,把习题练会,把规律抓到。现在统编教材注重大单元群文教学任务整合,单元学习任务多样,教学过程设计很让人挠头。很多教师的单元说明看到末尾的任务目标,读得句句明白,就是苦于找不到一个切口,难于造就一个学习情境,不知如何去开发学习专题来完成那些学习任务。还有的更徘徊流连在那些经典课文的知识和技法间无法取舍、不忍放手。
困惑之二,语言实践活动多了,课堂教学时间不足了。
新教材主张情境式教学,重在做与用的语文实践活动中培养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教学方式的变革直指学生灵活运用语文知识和技能的培养,单元教学内容的专题式整合开发也为学生自主学习创造了更高平台,总之,让学生动起来是课堂教学的硬道理。但问题是,把更多学习实践活动引入课堂,是要花时间的,学生学习能力的强弱,学习小组内或师生间配合度的高低等,都会制约课堂教学的顺利进行。往往预计时间过去了,讨论学习还意犹未尽,课堂进度难免拖沓。
困惑之三,学生的学习习惯跟不上新课程学习的要求。
从传统教学中走来的高一学生习惯等教师教和单篇精读,很少会关注多篇课文间的联系,更不要说从宏观角度去分析品评有跨度的问题。况且长期以来我们对学生预习活动的不重视和粗放式管理,并没有让大多数学生养成良好的预习习惯和掌握适当的方法。高中生学业任务重,能挤出时间做好语文预习的人少之又少,也是不争的事实。一旦充分预习成为课堂教学的前提,甚至是迫切需求,如何布置预习就成为校本研究的一项重要课题。
困惑之四,课本上没有编排习题,作业怎么设计?
上完课布置作业早已是教师们熟悉的教学范式。统编高中语文教材中,以学习提示和单元学习任务替代了旧教材中的课后练习,作业设计因每位老师单元专题教学设计的不同而变得更具个性化特征。老师们需要以学习提示和单元学习任务为指导,以自主开发的教学内容为依据,以课程标准和考试评价对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要求为准绳,以本班学情为参考,来自主设计每堂课后的作业。作业设计要在形式上尽可能创新,又要考虑学生知识积累和发展思维的需要;既要调动发挥学生做作业的积极性、主动性,又要考虑提交、批改、展示作业的可行性,可谓费尽心机。
为破解以上种种困惑,教师们一方面要继续深入学习领悟新课程理念,在课程标准里寻找答案。另一方面,也要深入反思,从自身找问题、谋发展。
首先,新课程教学并不意味着我们要完全抛弃多年来对语文教学探索得到的经验。
无论是对教学内容、知识体系的驾驭,还是组织教学活动的技巧,都将成为今天进行大单元教学设计和教材二次开发的基础。如第一单元教学中,曾经总结的阅读诗歌的基本方法就很适用于指导学生预习,帮助学生掌握读诗规律,培养学生自主解读诗歌的能力。《百合花》《哦,香雪》中典型物象的分析可以被开发成研讨专题,成为“诗化小说”研究的重要环节。
其次,教师们要以极大的主观能动性投入到教材的二次开发中去。
根据教学需要,单元学习内容既要依托课本,又不可囿于课本,要尽可能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如第四单元家乡文化生活主题学习,课本上薄薄四张书页,活动内容却涉及调查报告、访谈设计与记录、风物志书写、建议书写作等多个方面,需要老师们补充提供调研选题计划范畴、收集整理材料的方法、各种报告记录和志书写作的范本等大量素材,以保证学生学得会、做得了、展示得好。
最后,教师们要切实落实主导作用,提高课堂教学组织能力。
教学情境设计和丰富的语言实践活动给学生提供了越来越多自主学习探究的机会,老师组织课堂教学的能力受到前所未有的挑战。任务学习过程中老师对学生既要放得开,又要收得拢,才能保障学生在做中学有所得,又能保障一定的教学进度与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