层层读书教方法 步步深入品内涵
□王晓艳
字数:1435
2022-11-27
版名:教育理论
“读”是阅读教学的核心,是阅读教学的主旋律。新课标强调,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受到情感熏陶。因此,只有坚持把“以读为本”的理念贯穿于阅读教学之中,才会收到良好效果。在实践教学的过程中,笔者结合教材、教参以及相关理论资料的指导,在小学低年级教学中将朗读与识字有机结合,让学生随文识字,分四个层面指导学生阅读。
读准字词,初读感知
由于小学生年龄的特点,我们不能给他们提出过多的要求,而且每次的要求都要简单明了,让学生一看便知。如我在教学一年级上册《雪地里的小画家》一课时,读书要求如下:1.借助工具书或请教老师、同学,读准字音、读通句子;2.课文主要写的是什么;3.读完用坐姿告诉老师。
这样明了的要求,学生一听即明白,留给他们充足的时间,他们便能很快地达到这第一个层面的要求。
边读边想,精读理解
在阅读教学的初始阶段,应重视学生的整体感知。小学生想象力丰富,借助插图边读边想就是读懂课文的最好方法。结合这一读书方法,第二层面的读书就是要求他们要说出自己读懂了什么,还有什么没读懂。这样既尊重了学生自己的感悟,也打开了学生的思维空间。在学习《秋天》一课时,我出示的自读提示是:边读边想,你读懂了什么,还有什么没读懂?这时有一个学生说:“我知道秋天到了,大雁要飞回南方。”接着学生们便开始踊跃发言。一位学生说:“老师,最后一个自然段没有句号,课文到这算结束了吗?还有两个一样的标点符号,它们是谁?”于是,我根据刚才的提问,向学生介绍了一个新的标点符号——感叹号。这样的课堂生成,让学生大有收获。
形式多样,读文悟情
情境表演是最受学生欢迎的表现形式,教材中的课文体裁多样,有情节生动的故事、韵律感较强的诗歌、语言优美的散文,用表演的形式来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化难为易,使其突出重点,突破难点,这就是第三层面的读文悟情。例如在教学一年级上册《江南》时,前面两个阶段完成后,学生已经能扫清字词障碍,理解大意,在此基础上便进入第三层次的读文悟情。于是,我便让学生看插图,想象画面,边读边表演。我告诉学生:“你们可以想象自己是一条小鱼,你想怎么表演就怎么表演,也可以站起来。”这时,教室里沸腾了,大家边读边做动作,在不知不觉中背会了文章,熟读成诵、积累背诵便是水到渠成的事。
双轨并行,拓展阅读
将课内所学延伸到课外,带领学生从课堂走进社会生活,培养学生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使学生获得更多的实践机会,这也是语文学习的有效途径。
从课内来说,一节课要留出时间让学生进行扩展阅读。阅读内容可以是和本次课文相关的文章,也可以是同一作者的其他文章,从而延伸语文学习,学生的语文素养就会在潜移默化中得到一定的提升。从课外来说,必须加强课外阅读和实践,达到量的积累。学生从课堂上掌握的知识需要再消化才会吸收。学习一篇文章,学生先要解决两个问题,一是这篇文章“写什么”(即阅读),二是这篇文章“怎么写”(即吸收)。没有大量的阅读就没有文化的积淀,也就没有丰富的思想和智慧,所以,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任务。“双轨”阅读让学生积累阅读的量,拓宽阅读的面,从而突破质的飞跃。
在阅读教学中,我们要分层次地指导学生读书,从最初的读通到读懂,从有感情地读到课外的拓展延伸,学生也在步步深入的学习过程中学会读书的方法。老师有了方法的指导,学生也就能学会读书,从中让学生找到读书的乐趣,产生读书的兴趣,去品味中国文字的精妙。
(作者单位:陕西省渭南市临渭区贠张逸夫小学)
读准字词,初读感知
由于小学生年龄的特点,我们不能给他们提出过多的要求,而且每次的要求都要简单明了,让学生一看便知。如我在教学一年级上册《雪地里的小画家》一课时,读书要求如下:1.借助工具书或请教老师、同学,读准字音、读通句子;2.课文主要写的是什么;3.读完用坐姿告诉老师。
这样明了的要求,学生一听即明白,留给他们充足的时间,他们便能很快地达到这第一个层面的要求。
边读边想,精读理解
在阅读教学的初始阶段,应重视学生的整体感知。小学生想象力丰富,借助插图边读边想就是读懂课文的最好方法。结合这一读书方法,第二层面的读书就是要求他们要说出自己读懂了什么,还有什么没读懂。这样既尊重了学生自己的感悟,也打开了学生的思维空间。在学习《秋天》一课时,我出示的自读提示是:边读边想,你读懂了什么,还有什么没读懂?这时有一个学生说:“我知道秋天到了,大雁要飞回南方。”接着学生们便开始踊跃发言。一位学生说:“老师,最后一个自然段没有句号,课文到这算结束了吗?还有两个一样的标点符号,它们是谁?”于是,我根据刚才的提问,向学生介绍了一个新的标点符号——感叹号。这样的课堂生成,让学生大有收获。
形式多样,读文悟情
情境表演是最受学生欢迎的表现形式,教材中的课文体裁多样,有情节生动的故事、韵律感较强的诗歌、语言优美的散文,用表演的形式来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化难为易,使其突出重点,突破难点,这就是第三层面的读文悟情。例如在教学一年级上册《江南》时,前面两个阶段完成后,学生已经能扫清字词障碍,理解大意,在此基础上便进入第三层次的读文悟情。于是,我便让学生看插图,想象画面,边读边表演。我告诉学生:“你们可以想象自己是一条小鱼,你想怎么表演就怎么表演,也可以站起来。”这时,教室里沸腾了,大家边读边做动作,在不知不觉中背会了文章,熟读成诵、积累背诵便是水到渠成的事。
双轨并行,拓展阅读
将课内所学延伸到课外,带领学生从课堂走进社会生活,培养学生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使学生获得更多的实践机会,这也是语文学习的有效途径。
从课内来说,一节课要留出时间让学生进行扩展阅读。阅读内容可以是和本次课文相关的文章,也可以是同一作者的其他文章,从而延伸语文学习,学生的语文素养就会在潜移默化中得到一定的提升。从课外来说,必须加强课外阅读和实践,达到量的积累。学生从课堂上掌握的知识需要再消化才会吸收。学习一篇文章,学生先要解决两个问题,一是这篇文章“写什么”(即阅读),二是这篇文章“怎么写”(即吸收)。没有大量的阅读就没有文化的积淀,也就没有丰富的思想和智慧,所以,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任务。“双轨”阅读让学生积累阅读的量,拓宽阅读的面,从而突破质的飞跃。
在阅读教学中,我们要分层次地指导学生读书,从最初的读通到读懂,从有感情地读到课外的拓展延伸,学生也在步步深入的学习过程中学会读书的方法。老师有了方法的指导,学生也就能学会读书,从中让学生找到读书的乐趣,产生读书的兴趣,去品味中国文字的精妙。
(作者单位:陕西省渭南市临渭区贠张逸夫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