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编课本剧 提升语文综合素养

□付娟丽

字数:1439 2022-11-27 版名:教育理论

  高中语文教材中的古诗文和长篇小说,由于蕴藉的情感和主旨很难理解,学生不易掌握,而巧编课本剧,可以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更好地领悟古诗文和长篇小说的内涵,提升语文学习的能力。本文就如何巧编课本剧,提升高中学生语文综合素养进行探究。
   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将长篇小说的课文编写成能够表演、声情并茂、易于理解的课本剧,能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在较短时间收获知识,进而提升语文素养。学生在这一过程中体现出前所未有的热情,他们主动去研究戏剧的体裁特点,琢磨课文、推敲语言、体验情感,积极探讨每一个角色的服装、道具、体态、台词等,连平时不喜欢发言的学生也能够积极投入到剧本的编演中。在学习《雷雨》时,我让学生课下改编课本剧,大家热情高涨,在两天的课余时间里,将两个家庭剧烈的矛盾冲突、八个人物间的恩怨情仇用15分钟展现在舞台上。学生在表演中融入自己对教材的感悟,既锻炼了个人才能,又提升了综合素养。
  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想象力
  古典诗文由于“凝练蕴藉”的特点,学生往往很难理解诗歌文字背后所蕴含的深远意境。而课本剧的编演,让学生在艺术再创造的过程中,更好地领会古诗文丰富的内涵,提升了语文学习的能力。学生在对古诗文进行艺术编演的过程中,要将凝练的语言转变为极具表现力的舞台语言,需要对人物的性格、语气、神态等进行加工打磨,在这个过程中,必须调动他们已有的生活经验,对文本情境进行深度还原,这是他们想象力和创造力的进一步提升,也是对文本理解的再次创造。例如在学习《愚公移山》时,智叟的一句“甚矣,汝之不惠!”这句台词的改写,学生就有“你也太蠢了!”“你真是蠢到了极点!”“愚公啊,你老了老了,怎么越活越蠢!”等极富表现力和创造力的语言。
  有利于提升学生的审美情趣
  高中语文课程标准第六条指出了关于鉴赏的目的和态度:学习鉴赏中外文学作品,注重审美体验,陶冶性情,涵养心灵。由此可知,鉴赏文学作品是一种积极的审美活动,而审美活动的目的是陶冶性情、涵养心灵,提升学生的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促进高尚人格的完善发展。如学习《琵琶行》,教师在班上挑选擅长弹琵琶的女学生和善于表演的男学生,分别扮演琵琶女和白居易。在课前按照课文进行课本剧的表演,既能通过学生高超的演技,突出琵琶演奏的音调之美,引导学生体会音乐美;还能通过学生的独白表演,引导学生感受作者的内心情感,体会备受沦落之苦、饱尝世态炎凉的人物美。课本剧的表演,将难懂的内容变得浅显易懂,培养了学生的审美意识,提升了学生的审美情趣。
  有助于学生写作能力的提升
  课本剧的改编,能提高学生的语言描写、动作描写、心理描写水平,提升学生记叙文写作的能力。比如,戏剧编写要适合演出,语言描写是必不可少的,在这个过程中,根据所编演角色的身份、地位、性格,进行相对应的语言描写,如果要把人物语言描写得富有特色,还必须体现人物语言的个性化。比如在改编《愚公移山》时,“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始龀,跳往助之。”学生在改编这句时,加入了男孩的语言描写:“愚公爷爷,愚公爷爷,我来帮你啦。”符合学生的语气,描写得非常形象。课本剧编写还有动作描写,学生在改编《记承天寺夜游》中“相与步于中庭”时这样写道:两个人手牵着手,慢慢踱步至庭院中。这些动作描写,极大地丰富了诗歌的表现力。
  课本剧的编演,是适合古诗文和长篇小说教学、提升学生语文综合素养的有效方法,在今后的语文教学中,要大胆使用、取长补短、合理规划,提高语文的教学质量,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
  (作者单位:陕西省澄城县澄城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