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改革与课堂教学改革: 在推进中辩证统一

□高鹏

字数:1241 2022-11-27 版名:理论
  二十多年来,基础教育领域的课改模式主要呈现出两种形态:一种是始于1999年的新中国第8次课程改革(常被业界称为“新课程改革”),另一种则是被大多数人理解为课改本义的课堂教学改革。两种课改在特定的时代背景下都创造出了可供借鉴的成功案例及实践经验,体现出了创新探索的价值,丰富了教育教学的内涵。但有人就此认为课程改革是课程改革、课堂教学改革是课堂教学改革,两者是彼此分离、很少沾边的,这种认识无论在理论逻辑层面还是实践逻辑层面,都是站不住脚的。
  关于课程改革,被广泛认可的界定是:课程改革本质上是国家、地方和学校依据政治、经济与社会发展的需要对课程的设计、实施与评价等所进行的全方位、全过程的改革与创新。由此可见,课程改革不仅仅包括课程设计改革和课程评价改革(即在教育教学实践中对课程、教材实际价值的评判内容、评判方式等所进行的改革),还包括课程实施改革,即教学活动全要素、全过程的改革。一种新的课程设计能否实现既定目标,最终取决于课程实施即教学活动的效果。从这个意义上讲,课程改革的核心环节是课程实施,而课程实施的基本途径无疑是课堂教学。换句话说,课堂教学的本质是课程创生与实施的过程,承担着课程改革的核心任务;课程改革的核心任务,本质上也是课堂教学改革的核心任务,即二者都致力于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改变课程和教学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促成被动性、依赖性、统一性、虚拟性与认同性的传统学习方式向主动性、独立性、独特性、体验性与问题性的现代学习方式转变。当然,课程改革与课堂教学改革这个共同的核心任务不是随意确定的,而是由它们共同的核心理念,即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所决定的。所以在教育教学实践中,课程改革与课堂教学改革的辩证统一、不可分割的关系体现得尤为明显。
  一方面,课程改革决定着课堂教学改革。课堂教学改革的落实主要通过课堂教学各要素的改革来实现。包括课堂教学内容、方式、策略和评价等在内的众多课堂教学要素中,以学科知识思想、学科关键能力、学科学习方法为核心的课程内容是课堂教学的主体要素,当然也是课堂教学改革的重点。所以课堂教学要素的改革首先要立足于课程,其他教学要素都依附于课程内容。内容决定形式。采取什么样的课堂教学方式、策略,最终还需视课程实施的需求而定。正确的课程改革,有利于促成课堂教学各要素整体的优化组合、主次协同,有利于保证课堂教与学的过程和谐、有序,最终确保具体的课堂教学任务以及课堂教学改革目标都得到实现。
  另一方面,课程改革的落实关键靠课堂教学改革。如上所述,课程实施的基本途径是课堂教学,课堂教学改革是课程改革的核心环节。一旦课程改革方案确定下来,课堂教学改革理所当然地成为其“主战场”和重头戏。衡量课堂教学改革成效最重要的标杆是学生的成长进步,这当然也是衡量课程改革成效最重要的标杆。所以教师在课堂教学改革中对于正确教学方向与科学评价标准的确定与坚持,对于课堂教学方式与课堂教学策略的合理选择与应用,必然有利于推进国家课程校本化的实践进程和校本课程创生及实施目标的达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