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诗经》遇到“美好教育”

□杨 凤

字数:1567 2022-11-23 版名:成长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这“河之洲”便是陕西合阳。合阳是《诗经》的源头,是文化的原乡。《诗经》之于合阳,是曾经的诗意与荣光;合阳之于《诗经》,是未来的传承和大爱。“《诗经》文化进校园”活动已开展两年有余了,“美好教育”的气象欣欣向荣,日新月异。作为语文教师,笔者想以教学中的两个镜头谈谈“诗教”之魅力。
  诗教,一是教化,二是美育。由美育导向德育,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诗教无疑是最好的方式。
   镜头一:看懵懂爱情
  特别喜欢的作家王开岭说过这样的一句话:“一个孩子对世界的认知和审美,其人格和心性的塑造,其内心浪漫和诗意的诞生,等等,这些任务,一直是由一门叫语文的课来默默承担的。”确实如此。诗教,可以丰富和提升学生的情感,高尚和高贵学生的灵魂。
  记得在一节《关雎》课堂即将结束时,我对学生进行了适时教育:《关雎》居于“诗三百”之冠,证明了爱情自古以来就是美好的,这是我们大家不容回避的一个话题。只是现在我们年龄尚小,不宜谈恋爱。早恋是不好的!
  却不料在学生随后的小练笔中,我看到了这样一段话:老师,我认为你说的不对!我心中现在就有一个“文静美好”的女子。她上初二,她让我在高中等她。所以,我现在要好好学习,考上高中,改掉以前的许多坏毛病……
  惊讶之余,我赶紧给他留了评语:如此坦荡的表白,如此反对老师的观点,没有“谈情色变”,敢于直言喜欢,教了这么多年《关雎》,老师第一次遇到像你这样率性真实的学生,真心为你点赞。《关雎》之美是以美兴人,以礼导人,以道成人。愿你向美而行!不负美好!
  “《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思无邪!”《关雎》“乐而不淫,哀而不伤”,作为当代中学生修德养行的教材,起到了春风化雨的教化作用。它让我们在教学中无需回避爱情,只需要借助诗教之魅力,引导青春期的孩子正确面对爱情,让他们感受青春和阳光。
  镜头二:听鸳鸯新知
  哲学家培根说:“读书不是为了雄辩和驳斥,也不是为了轻信和盲从,而是为了思考和权衡。”原以为新课标下培养学生的思辨性阅读与表达有难度,却不曾想到自己不经意的一个小问题,点燃了学生的求知欲望。他们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不轻下判断。
  同样是上完《关雎》后,我顺便问了学生一下:“雎鸠是不是咱们平时所说的鸳鸯?”
  大家七嘴八舌,莫衷一是。我也一时不敢妄断,就让课代表随后上网查查。
  晚自习来到教室,黑板上赫然写着:雎鸠≠鸳鸯。解释如下:
  雎鸠是一种水鸟,情意专一;鸳鸯是同类鸟中用情最不专一的一种。瞬间,我傻眼了。一直以来,我从未怀疑过“鸳鸯是夫妻爱情的美好象征”这一说法,可今天,我竟被质疑了。
  真的吗?
  小于同学站起来,手捧笔记本侃侃而谈:“老师,是真的。鸳鸯在人们的心目中是永恒爱情的象征,是一夫一妻、相亲相爱、白头偕老的表率。人们认为鸳鸯一旦结为配偶,便陪伴终生。其实这只是人们看见鸳鸯在清波明湖中的亲昵举动,通过联想产生的美好愿望。事实上,鸳鸯并非总是成对生活的,只要其中一个鸳鸯死了,另一个鸳鸯也很快就会寻找新伴侣的。再说雎鸠,雎鸠虽然是一种水鸟,但它们的巢穴一般都筑在树洞里。在每年的求偶季节,已经结伴成定偶的雄鸟与雌鸟会如约聚首,双双出没于江河湖泊中的沙洲嬉戏觅食,并时常发出‘关关’的和鸣。如果有一只鸟儿叫了一声‘关’,另一只鸟儿会马上应和一声‘关’,一呼一应紧密相连且短促响亮,不知道的人还以为雎鸠这种鸟儿就是连叫两声的呢。因此,可以确定:雎鸠不是鸳鸯。”
  以诗育心,以美启真。当学生能够“独自闲行独自吟”的时候,我欣喜地看到了“学诗可以情飞扬,志高昂,人灵秀”的美好气象。
  薪火相传风雅颂,弦歌不辍赋比兴。《诗经》如一卷恣意烂漫的文化地图,塑造着中华民族的精神底色。随着“《诗经》文化进校园”活动的持续推进,越来越多的师生赓续中华之文脉,复兴熠熠之风骚,在诗风雅韵中“感受其芬芳,接受其哺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