丰富教学形式 激发学生兴趣

□碟军锁

字数:1529 2022-11-20 版名:教育理论
  随着“双减”政策的贯彻落实,广大教师对教学方式的认识发生了转变。开展教学实践活动要以学生为主体,使学生以轻松、愉悦的心情融入课堂,而不是通过知识灌输给学生带来身心压力,影响学生的学习态度。因此,我将基于学生的发展,从合作阅读文本、引入逻辑问题、设计微课视频三个角度出发,对“双减”理念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实践进行具体分析。
  合作阅读文本,创造交流环境
  事实表明,“双减”政策的落实不仅体现在作业设计,更体现在具体的教学实践活动中。通过对“双减”政策的分析,可以确定实施这一政策的目的是让学生得到更好的发展,强调的是学生的主体地位。因此,笔者将课堂交给学生,并发挥引导者的作用,组织学生合作阅读文本,创造交流知识的环境,使学生在课堂上的心情由紧张到放松,基于“双减”理念提升初中语文阅读教学质量。
  比如,在《大自然的语言》的教学实践活动中,我安排学生合作交流完成对生活中物候知识的了解,既建立了和谐的课堂气氛,也为学生顺利阅读课文奠定了基础。接着,借助信息技术呈现四季分明的图片,让学生合作阅读课文后共同归纳物候观测对农业的重要意义,思考课文以“大自然的语言”为题的原因。之后,结合学生的合作学习成果,引导学生思考文中准确、生动、典雅的语言,总结了文章的说明顺序。最后,要求学生合作总结如何有条理地叙述内容。通过组织学生合作阅读文本,转变教学方式,创造交流知识的环境,使学生的学习压力有效得到释放。
  引入逻辑问题,发展学生思维
  问题是让学生思维始终处在课堂上的一种策略,但是提问方式不同,所取得的教学效果不同。因此,笔者深入研究文本,基于学生的阅读水平引入符合文章逻辑的问题,激发学生通过阅读解决问题,在恰当的点拨下促进学生的思维发展,让学生享受思考并解决语文问题的过程,在“双减”理念下实现初中语文教学实践活动效果的优化。
  比如,在《回忆我的母亲》这篇课文的教学实践活动中,我将课文题目进行板书,对学生提问:“针对课文标题你有哪些思考?作者为什么要回忆自己的母亲?文中是怎样描写人物形象的?”从而让学生阅读课文,并给予学生思考问题的时间。接着,对学生的阅读成果进行引导,帮助学生理清问题间的逻辑关系,使思维活跃的学生充分感受到朱德母亲的勤劳形象和美好品质。最后,引导学生归纳阅读前设计问题对理解文章内涵的帮助,发展学生的阅读思维,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设计微课视频,养成学习习惯
  微课呈现的是碎片化的学习内容,是给予学生随时随地学习机会的一种方式。因此,笔者基于教学目标设计微课视频,让学生从形象的视角下接触语文知识的学习,留下深刻印象,喜欢上这种现代化的学习方式,从而培养学生的学习习惯,实现将“双减”理念充分落实,培养学生语文素养的目标。
  比如,在《出师表》这篇课文的教学实践活动中,笔者通过微课的形式播放了动画版《三国演义》的主题曲《梦在燃烧》,将歌词内容“问鼎三足怎落脚,隆中对分晓;只盼来日登蜀道,再续出师表”引入了主题,以丰富的形式让学生产生了解诸葛亮及《出师表》的意愿。接着,通过微课视频帮助学生了解《出师表》的创作背景,通过动画片中的精彩片段,让学生体会作者恳切的言辞所表达的厚重情感。最后,引导学生对重点字词进行整理,结合微课视频背诵全文,在立体的画面中感受文学的力量。通过设计微课视频,以形象的画面让学生去了解人物的内心活动,降低了学生的阅读难度,充分落实“双减”理念,实现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目标。
  总而言之,“双减”的目的是减轻学生的压力,让学生以放松的身心去接触知识,享受学习的过程。因此,应以丰富的教学形式激发学生的兴趣,培养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助力课堂减负提质,在“双减”理念下改善初中语文教学实践活动质量。
  (作者单位:陕西省渭南市临渭区韩马初级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