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见急救证书成高中生“标配”

□杨维立

字数:1180 2022-11-16 版名:声音
  据《钱江晚报》报道,近日,浙江省衢州市政府办公厅印发《全面推进新时代南孔学子“一文一武”专项行动实施方案》(以下简称《方案》),明确要求衢州辖区高中生毕业前应取得应急救护证书,引发社会热议。
  从全国范围来看,开展学校应急救护教育,并非首次被提上政策议程,但像衢州这样,以市政府名义出台文件,明确要求高中生必须取得急救证书的,仍不多见。这预示着自此以后,衢州的高中毕业生将拥有“双证”——学业毕业证和应急救护员证。《方案》提出,学生在小学阶段要学会简单伤口包扎、发送求救信息等;初中阶段要学习掌握心肺复苏、海姆立克急救法、防灾自救等技能;高中阶段要熟练掌握一定应急救护技能,高中毕业前(满18周岁者)应取得应急救护员证书……显然,衢州要求高中生取得急救证书,并非凭空而来,而是注重循序渐进,对于普及学生应急救护能力,作出了系统的制度安排。
  人人学急救、急救为人人。医学上有“黄金四分钟”的说法,特别是心脏骤停这类最容易导致猝死的急病,必须在发病后的3至5分钟内施救。大量事实表明,掌握急救技能,一旦面对溺水、突发疾病等意外,关键时刻可以拯救生命。然而,相比发达国家30%—40%的应急救护技能普及率,我国急救技能普及比例却不到1%……这些数字凸显着普及急救技能的重要性和迫切性。
  2019年,健康中国行动推进委员会印发的《健康中国行动(2019—2030年)》提出,鼓励开展群众性应急救护培训,到2030年将取得急救培训证书的人员比例提高到3%及以上,并明确把学生健康知识、急救知识,特别是心肺复苏纳入考试内容。对照来看,衢州出台实施《方案》,与国家相关部署和素质教育改革设计契合,是践行健康中国战略的具体举措,值得点赞。
  事实上,衢州在前期的探索中,已取得了明显成效,积累了不少成功经验。以衢州高级中学为例,衢州高级中学从2017年起开始推行“生命教育”进课堂,将掌握心肺复苏急救知识作为与学分挂钩的选修课。据统计,2017年至2022年,衢州高级中学共有3889名学生学会应急救护技能,应急救护员证书取得率达97%。这不仅印证了衢州要求高中生取得急救证书的方案可行性,也彰显了普及学生急救技能教育大有可为,各地应积极担当作为。
  归根结底,衢州要求高中生取得急救证书只是抓手,旨在激发学生学习技能的内生动力,目的是增强相关培训效果。现实中,一些地方虽然开展了中小学生急救教育,但只是“偶尔”进行,导致不少学生对急救技能停留于蜻蜓点水式的浅层感知。因此,推动急救技能教育培训进校园,问题不在“必要性”,而在“实效性”。一方面,各地要学习借鉴衢州等地的经验做法,完善急救技能教育培训体系,建立健全教育、卫健、红十字会等部门联动协作机制,着力破解师资不足等问题,确保急救技能教育有条不紊、蹄疾步稳;另一方面,要针对不同阶段学生的身心特点,丰富教育内容,创新教育机制和形式,让学生在喜闻乐见的情景中,在争先恐后的氛围中,将急救技能变成自己的一项真本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