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待“英才计划”惠及更多优秀学生

□胡 华

字数:1120 2022-11-16 版名:声音
  近日,中国科协办公厅、教育部办公厅正式公布《2023年“英才计划”工作实施方案》,提出2023年“英才计划”实施范围进一步拓宽,培养高校增至58所,覆盖25个城市,计划培养1700余名品学兼优、学有余力的中学生。他们将走进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南京大学等一流高校,在数学、物理、化学、生物、计算机等自然科学基础学科领域的知名科学家指导下,参加为期一年的科学研究、学术研讨和科研实践。
  科技是第一生产力,当今世界国家之间的竞争说到底是科技的竞争、人才的竞争。我国是个教育大国,中学生数以千万计,在如此多的中学生中,必然存在大量学有余力的优秀学生,而如何发掘这些优秀学生的学习潜力,让他们早日走上科研的道路显得非常重要。
  “英才计划”打破了常规的人才培养模式。培养创新型科技人才不能沿用墨守成规的老路,而是要打破常规的人才培养模式,尽早发现“苗子”,尽早培养。对于大多数学生来说,在学校按部就班的学习是最好的学习方式,但对于一些智力发育超常的学生来说,按部就班的学习方式已经不能满足他们对知识的需求,这些学有余力的学生通过自学已经很好地掌握了中学阶段的各科知识,他们可以进一步去学习更为高深的知识,因此“英才计划”有利于学有余力的优秀学生更好地成才。
  “英才计划”有利于优秀学生立志献身国家的科研事业。“英才计划”通过提前介入的方式让学有余力的学生参与科学研究,熟悉科研环境,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科研兴趣,使优秀学生立志献身国家的科研事业。事实上,很多学有余力、对自然科学感兴趣的学生由于缺少科研引导,在报考大学专业时出于追求热门和就业方面的考虑,选择了非自然科学专业,虽不至于说是人才浪费,但对于国家的科研事业来说却是损失,或许这里面就会出现出类拔萃的科学家,能够帮助国家的科研事业更上一层楼,因此实施“英才计划”,提前培养学生的科研兴趣非常必要。
  “英才计划”有利于“偏才”“怪才”脱颖而出。在学校中,我们常常会看到一些“偏才”“怪才”。少数学生对某一门或某几门自然学科特别感兴趣,钻研到了较深的程度,而其他学科学得很一般,这样的偏科生在正常的学校教育中很难脱颖而出,可能将来也无法从事相关学科的科研工作,但很多科学家也不是全才,也只是在某一个科研领域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对这些“偏才”“怪才”需要不拘一格降人才。实施“英才计划”的目的是培养对自然科学特别感兴趣、学有余力的学生,而不是培养全才,因此在选拔学生时还需关注到这些“偏才”和“怪才”,让他们能够发挥所长、人尽其才。
  “英才计划”对国家建设科技强国、人才强国十分有益,值得称赞,但笔者看到目前仅有部分城市的学生能够加入到这个计划当中,这对于我国数量庞大的中学生来说远远不够,笔者期待“英才计划”能够惠及更多优秀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