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媒体时代高中语文“跨媒介阅读与交流”的三重对话

□郭 蓉

字数:1636 2022-11-06 版名:知行
  
  “媒介”作为现代传播学的一个概念,具有相对稳定而被广泛认可的界说。聚焦当下基于人工智能、移动互联网、大数据、虚拟现实等新技术形成的新媒体时代,将“媒介”移植到语文课程的系统里,它的原初风貌和既定的社会学意义随之发生改变,升格为一种整体化教育的范式和内容,更加系统有效地发挥其在人的社会化成长中的作用。“跨媒介阅读与交流”是语文课程顺应时代之需的理性选择,是提高学生语文核心素养、发挥课程育人功能的重要方法论。
  “跨媒介阅读与交流”着力点在于“跨”,它不是一般意义上的“超越一定数量、时间、地区等的界线”,而是具有了融合的特质。“跨”不是由此及彼的二元对立之后的选择,而是语言文字与媒介的联动互融,以媒介为桥梁沟通生活情境,通向语言文字的实践追求。
  高中语文课程的“跨媒介阅读与交流”,要实现跨界之美,需要在阅读教学新模式的探索中构建三重对话。
  与媒介对话,丰富互通资源
  “跨媒介阅读与交流”的本质是借助媒介进行学习和交流。媒介本身的特性自然要渗透到学习任务群的应用策略中。与媒介对话,充分考虑媒介的属性,是学习任务驱动的起点。微博的实时性、邮件的点对点、广播的有声传递、影视的感官冲击、公众号的推广潜力等一系列价值,以语言文字无法比拟的自主性、交互性、生动性丰富了互通资源,适当优选对语文教学大有裨益。
  以高中语文必修下册第六单元小说阅读为例,我们将“跨媒介阅读与交流”学习任务一设计为“墨迹光影”。教师提供学习资源与线上支持,要求学生阅读小说《祝福》及《林教头风雪山神庙》,观看1956年由北京电影制片厂摄制的电影《祝福》及1988年由中央电视台与中国电视剧制作中心联合出品的电视剧《水浒传》,比较不同媒介的优势与特点,欣赏作品中传达的精神价值与思想内涵。为此,我们设置了“祥林嫂的春天”镜头选择与“林教头被逼现场”镜头拼接两项活动。在墨迹与光影间比照文本语言与镜头语言,培养学生通过镜头阅读影像,获取相关信息的能力。与媒介对话,创建应用场景,形成学习能力。
  与文本对话,提升辨识能力
  我国学者史绍典将阅读教学定性为以既成性文本为话题的聚会。阅读教学中的对话是一种基于阅读文本的对话,脱离了文本就丧失了对话的根基。基于文本进行信息搜集、辨识、整合、互动,这才是“跨媒介阅读与交流”的正确取径。
  在高中语文必修下册第六单元小说阅读中,我们将“跨媒介阅读与交流”学习任务二设计为“电子名片”。以“与众不同的我”为主题,为《装在套子里的人》里的别里科夫、《变形记》里的格里高尔制作电子名片。从何以“我之为我”出发,着眼人物形象、经历、情怀,选取照片、背景音乐,添加标识,生成二维码。前期需要引导学生阅读一些电子名片、浏览企业宣传网页,比较文字语言表达与视听语言表达的异同,形成一定程度的感性认识,比较主要媒介的共性特征,对其存在的意义形成一定的理性认识。与文本对话,辨识媒体立场,形成独立判断。
  与同伴对话,促进素养达成
  “跨媒介阅读与交流”需要学生在海量的信息里遨游,在真实的跨媒介环境中历练。这种学习方式不但有赖于一些外部条件,还需要将目标、任务相同的人联结到一起。媒介不同于语言文字的特殊性,意味着构建学习共同体的重要性。活动在共同体中创生,经验个体的学习需要社会化互动情境的支持,多人合作探讨有助于翻新认知结构,获得新信息、新知识,反思自我的不足。
  在高中语文必修下册第六单元小说阅读中,我们将“跨媒介阅读与交流”学习任务三设计为“导演选角”。以《林教头风雪山神庙》为脚本,由学习共同体成员创设角色设想、撰写演员推荐语,在微博、微信公众号、抖音、小红书等平台发布相关信息,根据剧情角色需要选择适合的演员,线上展开投票,导演综合甄选。与同伴对话,丰富学习手段,形成交互空间。
  语文教育走在新媒体的时代,“跨媒介阅读与交流”从当下的生活情境架起了通向知识的桥梁,媒介联动共生,搭建、美化、升华着我们的知识之旅。在阅读教学新模式中构建三重对话,是“跨媒介阅读与交流”走向资源融通、内容兼融、形式互融的探索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