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写结合能力训练的思考和实践

□赵 妍

字数:1398 2022-11-06 版名:教育理论
  阅读和习作是两种不同的能力,两者互为补充,如何让学生在习作中运用从阅读中学到的思想和方法,是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小学中段学生开始进入习作阶段,相比低段的写话,其难度较大。为防止学生对习作产生畏难情绪,教学中教师要多花心思、巧妙设计,善于挖掘读写结合的训练点,由读到写,以读促写,引导学生多进行随文练笔。下面就以三年级语文随文练笔为例,谈谈对学生进行读写结合能力训练的思考和做法。
   模仿课文学技巧
  统编版教材中选编了很多结构鲜明、内容丰富、语言生动的文章,教学时我们要巧用教材,运用恰当的指导方法,让学生从模仿开始,降低表达难度。如《铺满金色巴掌的水泥道》一课,教学时可引导学生思考“课文五至八段分别描绘了怎样的画面,这几个画面有什么不一样?”学生通过研读会有两点发现:一是从结构上,课文在描写几个画面时采用了由整体到部分、由面到点的方法,写出了文章的层次。二是从写法上,课文在写水泥道上的梧桐落叶时,采用细致描摹的方法,运用了大量贴切的动词,写出了树叶和道路的美,让人如观其形,如临其境。教师因势利导,启发学生仿照作者的表达技巧,尝试运用自己平时积累的富有新鲜感的语句,写一写上学或放学路上的景色,此时的学生因有“法”可依,只需将自己平时熟悉的生活环境和观察所得在头脑中复现,习作的内容便跃然纸上。
   改写迁移会运用
  语文教材是学生学习习作很好的范例,课堂上我们要依托文本,让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不断提升自主阅读的能力,善于思考课文的写法并学会迁移和运用。如教学《秋天的雨》,我们可以引导学生关注文章的段落结构是“总—分—总”,作者在描写秋雨的特点时,采用的是平面展开的方式,我们可以迁移一下作者的写法,采用联想思维的方式,启发学生写一写《春天的雨》,学生听后觉得这样写一点儿也不难,很愿意尝试。又如教学《富饶的西沙群岛》时,学习第三、四自然段后,教师可引导学生小结这两个段落的结构和句式特点,然后让学生结合课前查阅的关于海鸟、鸟蛋的资料,大胆改写第五自然段的内容,并启发他们在改写的过程中能灵活运用三、四段的段式和句式,并抓住海鸟的颜色、样子、神态、动作等进行想象和描写。课堂实践证明,学生改写后的内容比课本第五自然段的内容更加丰富鲜活。
  揣摩写法拓思路
  教师在教学阅读和习作的过程中,要注重对学生观察、思维、表现、创新等能力的训练。要引领学生热爱生活、亲近自然、关注社会,善于累积习作素材。一旦从阅读中学到好的写作方法,立刻就能实现课内外紧密联系,由读到写。如教学《花钟》,在学习课文首段时,我们要引导学生关注作者在描写花开放时语言表达的丰富和奇特:有的语句直接描写花的开放,但所用的动词都不一样,还有的语句不直接写花的开放,而是运用拟人的写法把花开写活了,这些多样的表达给读者以美感和想象的空间。课堂上,当学生领悟了这个段落的写法后,教师借机启发学生拓宽习作思路,结合自己或家人在生活中养花、赏花的经历,让他们以小组为单位将花的名字罗列出来,然后按月份或四季的顺序写一写自己笔下的“花钟”,学生文思泉涌。
  可见,习作的素材来源于生活中的观察与思考,习作的写法可以从阅读美文佳作中去获得。因此,我们一定要学会做个教学的有心人,随时发现读写结合的训练点,引导学生以读促写,多思多悟,加深认知。不断丰富学生的语言积累和习作经验,让他们爱上阅读,乐于表达,实现语文教学的本真。
  (作者单位:陕西省西安市碑林区大学南路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