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下如何上好体育课
□王战备
字数:1446
2022-11-06
版名:教育理论
教育部发布《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22年版)》(以下简称新课标),并于2022年秋季学期开始正式施行。新的体育教育理念将逐步被一线体育教师所理解接纳,并在教学实践中应用。新的目标体系、新的教学理念、新的教材管理形式、新的评价思想,自然,体育教师也感到了新的压力。在此,我谈谈自己的看法。
树立新课标的基本理念
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坚持“健康第一”的教育理念,以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为引领,重视育体与育心、体育与健康教育相融合,充分体现体育课健身育人的本质特征,引导学生形成健康、安全的意识及良好的生活方式,促进学生身心健康、体魄强健、全面发展。
在教学过程中,学生是体育学习的主体,教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需明确,体育教学过程即师生交往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
面向全体学生,落实“教会、勤练、常赛”要求,注重“学、练、赛”一体化教学。坚持课内外有机结合,指导学生学会基本运动技能、体能和专项运动技能,提供更多时间让学生进行充分练习,巩固和运用所学运动知识与技能,并引导学生参与形式多样的展示或比赛。
突出教学目标
通过课程的学习,促使学生喜爱运动,积极主动参与运动;掌握体育与健康知识,增强创新精神和体育实践能力;树立健康观念,形成良好的生活方式;遵守体育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塑造良好的体育品格,发扬体育精神。在教学中,教师要加强学生运动能力、健康行为和体育品德三方面的学科核心素养,培养学生作为公民在未来发展中应具备的体育与健康的关键能力、必备品质与价值观念,使其形成乐观开朗、积极进取、充满活力的人生态度。
关注结构化知识和技能的学练和比赛
体育学科着力研究学生发展的核心素养,即身体素养、运动能力、健康行为和体育品德在课堂中的落实。2015年,华东师大体育学院季浏教授提出了中国健康体育课程模式,课程必须关注“运动负荷、体能训练、运动技能”三大关键要素。要保证学生每节课的运动密度在75%以上,即在40分钟的体育课中,学生运动时间至少达到30分钟。同时,学生的运动强度应达到平均心率140—160次/分钟。运动技能学习要以活动和比赛为主,强调学、练、赛、评一体化教学,用结构化的知识和技能解决复杂和真实运动情境中的问题。
用多元化的体育游戏活动吸引学生积极参与
新课标强调采用游戏化、多样化的教学手段和方法,通过不同数量、时间、形式、场景,以及个人与小组间的各种挑战赛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热情,使学生在丰富多彩的“学、练、赛”环境中体验运动乐趣,让学生爱上体育与健康课,真正了解体育、参与体育、享受体育。
多元化的体育游戏活动能够激发学生的运动热情,不同场景的变换也能让学生在游戏比赛中得到锻炼。作为体育教师要充分发挥自身运动项目优势,为学生提供更多特色体育项目。这就需要体育教师在课前做好充分准备,明确教学思路与流程、具体内容与方法等,这样才能在恰当的时间激发学生对运动的兴趣。
充分发挥学生的评价作用
让学生学会自我评价,是增加其自信心的表现,只有让学生体会到自身的价值,其才能体会到成功的乐趣。学生是活动的主体,让学生参与评价,也是发挥学生主体性的表现之一,这种评价可以是以小团队形式出现,也可以是个体对个体的评价。
总之,新课程、新理念给我们提出了更新的挑战,在今后的教学中,教师应更新观念、认真钻研、不断探索,才能更好地上好体育课。作为新时期的体育教师,应该进行全方位学习,以热情、积极的态度投入到工作当中,本着“健康第一,快乐体育”的指导思想,以学生为中心,努力上好每一堂课。
(作者单位:陕西省西安市第七十五中学)
树立新课标的基本理念
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坚持“健康第一”的教育理念,以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为引领,重视育体与育心、体育与健康教育相融合,充分体现体育课健身育人的本质特征,引导学生形成健康、安全的意识及良好的生活方式,促进学生身心健康、体魄强健、全面发展。
在教学过程中,学生是体育学习的主体,教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需明确,体育教学过程即师生交往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
面向全体学生,落实“教会、勤练、常赛”要求,注重“学、练、赛”一体化教学。坚持课内外有机结合,指导学生学会基本运动技能、体能和专项运动技能,提供更多时间让学生进行充分练习,巩固和运用所学运动知识与技能,并引导学生参与形式多样的展示或比赛。
突出教学目标
通过课程的学习,促使学生喜爱运动,积极主动参与运动;掌握体育与健康知识,增强创新精神和体育实践能力;树立健康观念,形成良好的生活方式;遵守体育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塑造良好的体育品格,发扬体育精神。在教学中,教师要加强学生运动能力、健康行为和体育品德三方面的学科核心素养,培养学生作为公民在未来发展中应具备的体育与健康的关键能力、必备品质与价值观念,使其形成乐观开朗、积极进取、充满活力的人生态度。
关注结构化知识和技能的学练和比赛
体育学科着力研究学生发展的核心素养,即身体素养、运动能力、健康行为和体育品德在课堂中的落实。2015年,华东师大体育学院季浏教授提出了中国健康体育课程模式,课程必须关注“运动负荷、体能训练、运动技能”三大关键要素。要保证学生每节课的运动密度在75%以上,即在40分钟的体育课中,学生运动时间至少达到30分钟。同时,学生的运动强度应达到平均心率140—160次/分钟。运动技能学习要以活动和比赛为主,强调学、练、赛、评一体化教学,用结构化的知识和技能解决复杂和真实运动情境中的问题。
用多元化的体育游戏活动吸引学生积极参与
新课标强调采用游戏化、多样化的教学手段和方法,通过不同数量、时间、形式、场景,以及个人与小组间的各种挑战赛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热情,使学生在丰富多彩的“学、练、赛”环境中体验运动乐趣,让学生爱上体育与健康课,真正了解体育、参与体育、享受体育。
多元化的体育游戏活动能够激发学生的运动热情,不同场景的变换也能让学生在游戏比赛中得到锻炼。作为体育教师要充分发挥自身运动项目优势,为学生提供更多特色体育项目。这就需要体育教师在课前做好充分准备,明确教学思路与流程、具体内容与方法等,这样才能在恰当的时间激发学生对运动的兴趣。
充分发挥学生的评价作用
让学生学会自我评价,是增加其自信心的表现,只有让学生体会到自身的价值,其才能体会到成功的乐趣。学生是活动的主体,让学生参与评价,也是发挥学生主体性的表现之一,这种评价可以是以小团队形式出现,也可以是个体对个体的评价。
总之,新课程、新理念给我们提出了更新的挑战,在今后的教学中,教师应更新观念、认真钻研、不断探索,才能更好地上好体育课。作为新时期的体育教师,应该进行全方位学习,以热情、积极的态度投入到工作当中,本着“健康第一,快乐体育”的指导思想,以学生为中心,努力上好每一堂课。
(作者单位:陕西省西安市第七十五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