堰 塘 的 风

□陈敬泉

字数:1246 2022-11-02 版名:文苑
  堰塘的风,是有颜色的。
  堰塘的风,是红色的风。高高的红军寨,掩映在层层叠叠的密林中。那一棵棵参天直立的杉木,可不就是当年站岗放哨的红军士兵?天风掠过,松涛滚滚如海啸,耳畔仿佛又传来了红军战士的喊杀声。那声音,震天动地,曾经令数倍于己的敌顽胆寒心惊;那声音,绵延千里,激起无数的热血青年前仆后继。寨墙石林,历经沧桑,弹痕依稀可见;瞭望射孔,星罗棋布,报道敌军宵遁。高桥铺大捷,红军两面夹击,中间开花,樯橹灰飞烟灭。而红军首长口衔烟斗,亲擂战鼓,一时传为佳话。正可谓:当年鏖战急,弹洞前村壁。装点此关山,今朝更好看。
  堰塘的风,是绿色的风。堰塘的风,绿得齐整,绿得热情,绿得精神。那一排排的包谷,像一队队的模特儿迎风招展,可劲儿鼓掌,硬是在欢迎远道而来的客人;堰塘的风,绿得天然,绿得地道,绿得惹人怜爱。那一个个的旱黄瓜,好比孪生兄妹,长相神似。又如同西游记里的人参果,生津延年。最妙的是酷暑天气,来一盘冰镇黄瓜,唇齿余香,消暑提神;堰塘的风,绿得挺拔,绿得大气,绿得超凡。千年古藤,郁郁葱葱。一人相拥,犹自不及。双人合抱,堪堪触手。这古藤,如卧龙在岗,韬光养晦;又似蛟龙出水,纵横四海。
  堰塘的风,绿得风雅,绿得脱俗。在堰塘第一次听闻雷竹,第一次亲近雷竹,细细推敲,由衷为村级“领头雁”的匠心独运而喝彩。雷竹,是一种优良的笋用竹种,具有培育周期短、出笋早、产量高、笋期长、笋味美、绿色生态(保持水土流失)等特点,而且产量高,效益好。雷竹笋亩产可达3000多公斤,亩产值达1万多元。堰塘村王书林书记谈起雷竹来头头是道,如数家珍,镰刀都割不断。雷竹笋的味道鲜美,营养丰富。含蛋白质2.74%、脂肪0.52%、糖3.54%。雷竹笋独有的清香,具有开胃、促消化、增强食欲的作用。雷竹笋甘寒通利,所含植物纤维用于治疗便秘,降低脂肪,消痰化瘀,预防肠癌、高血压等。雷竹笋,在中国自古被当作“菜中珍品”。《诗经》中就有“加豆之实,笋菹鱼醢”,“其籁伊何,惟笋及蒲”等诗句,表明竹笋的食用已有2500年至3000年的历史。
  王书林书记讲得兴致勃勃,讲得神采飞扬。我们听得有滋有味,如痴如醉。我们的眼前,雷竹拔节而起。一眨眼,就变成了雷竹的海洋。竹林里有人高声吟哦“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无肉令人瘦,无竹令人俗”。这位苏大学子,不仅给后人留下东坡肉、东坡肘子等美食,而且自己宁可没有肉,也要寓居之处有竹子相伴,静坐窗前,
  听风来疏竹,雨过留声。“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这是王维的理想日子。诗圣杜甫,“天寒翠袖薄,日暮倚修竹。”天气寒冷,日落傍晚,倚靠修竹,远看余晖,多么安静吉祥的画面。千百年来,雷竹以其中空挺拔的气质,不仅引得众多文人墨客为其赋诗作画,而且靠一段细竹,笛、箫、笙等乐器随之诞生。“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音色悠远,婉转动听。如八仙中的韩湘子,手执紫金箫,随风来去,好不自在。
  堰塘的风,又是橙色的风。不信,你可曾闻到了木瓜园的清香?
  堰塘的风,还是黄色的风。万年山上,千年道观。暮鼓晨钟,香火氤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