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孩子的亲人和朋友

□杨 力

字数:1309 2022-11-02 版名:成长
  认识一位儿科专家,她对教育孩子很有心得。她的儿子读初一时组织了一次自行车骑行活动,请了很多同学,还自掏腰包买好了小奖品,但到了活动那天,却没有一个同学出现。那一刻,沮丧和失意明显挂在儿子脸上。
  这时父母适时地出现了。母亲没有劝儿子放弃,而是帮儿子分析原因:一是有的同学要利用假期做功课;二是初一的孩子参加骑行活动不是很安全,父母不放心他们出来;三是公众影响力不够,不足以让同学们信任他的组织能力。
  母亲说到这儿,改用一种欣赏的口吻鼓励说,作为组织者,能提前赶到现场,认真做好各种准备,包括备好创可贴饮用水和各种小奖品,说明儿子是用心思考过的。今后再组织类似活动,如果事前能争取到老师和家长的理解支持,一定会有很多同学踊跃参加。一席话说得儿子重新开朗起来。
  那天,一家三口搞了个家庭自行车骑行比赛,由妈妈和儿子比赛,爸爸在旁边当裁判,围着体育场赛三圈。当然,当天的“比赛”妈妈赢一圈输了两圈,换来的是儿子满满的开心和重新找回的自信。父母用了一次非常“智慧”的陪伴,换来了儿子对事物的理性认知,这对他心理成长多么重要,甚至可能影响到一生。
  另一个朋友的儿子小米读小学五年级。开学时,学校让同学们报兴趣班,下午可以利用第四节课开展活动。小米喜欢踢球,选报了学校少年足球队,满心欢喜回到家里告诉父母,却被父母一顿苛责。
  小米的父母都是做生意的,一门心思想让小米好好学习,将来考上好的大学。为了照顾小米,小米的母亲专门放下生意在家陪伴照顾儿子,除了叮嘱小米认真在校学习,还为小米报了很多课外培训班,小米的节假日全部变成了补课时间。虽然现在“双减”政策落地,给很多孩子和家长都带来了不小的改变,但在小米父母眼里,踢足球不是正经事。
  因为父母反对,小米进不了学校足球队,放学回家他就故意在路上拖延。踢不了足球他就踢石子,结果有一天一不小心,踢出去的石子一下击中了路旁小车的挡风玻璃,玻璃破裂后引来了小米母亲,母子之间的矛盾终于爆发。小米母亲不解,我生意不做了,天天陪着你,你偏要分心踢足球干吗?小米不服啊,他心中最好的陪伴,是父母对自己的理解和尊重,这样的陪伴,不如说是盯梢、监视。
  而另一个孩子则不同,父母尊重他,为他报了一个周末篮球训练课。现在孩子作业少了,可以周末腾出精力去训练篮球,孩子爸爸陪在球场边,眼里全是孩子快乐的身影,孩子的童趣在球场上得到了最大的释放,脸上焕发出了最纯真的笑容。打完球,父子相伴走在回家的路上,孩子乐于和父亲分享学习生活上的开心事烦心事,父亲的内心则是又满足又幸福。
  是的,“双减”的意义是什么呢?减少额外学习负担,增加对综合素质的重视;减少不必要的教育焦虑,增加老师、家长的责任与付出;减少“唯分数论成败”的盲目,增加对“成长比成功更重要”的笃信。这一点,很多父母正在实践中慢慢领悟。
  在时代日新月异的今天,陪伴已经不是简单陪着孩子那么简单,父母除了做孩子的亲人,还要做孩子的朋友。陪伴考的是父母的智慧,体现出来的是对孩子的付出与耐心、理解和尊重。父母是孩子的领路人,孩子也是父母进步的督促者。身为父母,要在陪伴中和孩子一起成长,不断加强自身修为,为孩子树立健康向上的榜样力量,让孩子在成长中找到最好的良师与益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