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常态作业的评价激励与反思

□高改荣

字数:1505 2022-10-30 版名:知行
  教学实践中,作业研究应该得到充分重视,这已是不争的事实。在作业研究与管理的过程中,有专家提出优化作业的16字原则,即专业、少精、分层、自主、激励、精评、留白、协调。我认为,这16字中,单单“激励”二字便大有空间。
  著名社会心理学家马斯洛把人的需求由低到高分为五个层次,即生理需要、安全需要、社交需要、尊重和自我实现。当一种需要得到满足后,另一种更高层次的需要就会占据主导地位。从激励的角度看,没有一种需要会得到完全满足,但只要其得到部分的满足,个体就会转向追求其他方面的需要了。基于此种认识,我们对学科常态作业的评价激励与反思如下:
   评价激励的几种尝试
  评价激励常态化:调查表明,常规作业评价中“甲乙丙”“优良中”“ABC”等评价用语,会让学生渐渐麻木无感,如果评价中出现新鲜元素,学生的好奇心和积极性便会被激发起来。教学实践中我发现学生特别喜欢习作评讲课,他们每次都怀着期待之心打开作文本,急切地看老师给自己写了些什么评语,随即和同学交换分享。常态作业中,例如词句段摘抄时,我们虽然不能像评析作文那样写大段评价语,但是一句真诚的话语还是好过格式化的等级评价的。激励性的评价语是正面教育的一种体现,应该成为作业评价的一种常态化行为。
  兑奖激励制度化:教学实践中,我一直在班级内实施作业“兑奖”制度。具体做法是:明确规则—努力争取—兑现奖励。我班学生如果作业得够得10次“值得表扬”,便可以找我兑奖一次,利用每周班会时间,集体表扬并发放奖品或奖状。这种方法还有一种“延迟满足”的教育效应,那些能始终坚持认真完成作业的学生,一定会为一个又一个的“值得表扬”而不断努力。在一次“双减”培训后,我计划改进“兑奖”制度,让学生将作业本的第一页作为“兑奖记录页”,集中记录每一次得到的“优秀”。这样的记录规范、美观、一目了然,激励学生的同时,还有助于老师进行统计。
  展示互动交替用:学生天生有一种炫耀心理,凡是有好的、值得自豪的东西,一定会向同伴炫一炫。利用这一心理,组织作业展示活动来激励学生认真积极地完成作业也是非常合适的。班级设置“展示台”,可以从书写角度、写话(习作)角度、阅读分享角度和实践角度等进行作业的展示与评比。在展示评比的过程中,指导和引导学生作为观众进而成为小评委,学生参与展示和评比的积极性自然会更高。评比活动的仪式感,让学生的作业(作品)得到应有的重视和尊重,学生自然也从中收获到满满的成就感。
  评价激励应注意的问题
  激励的引导性原则:物质激励是基础,精神激励是根本,二者相结合,最终才能形成好习惯。外在激励措施只有转化为被激励者的自觉意愿,才能取得激励效果。因此,不论是物质激励还是精神激励,其目的都是为了激发学生内在的学习动力、积极上进的劲头。我们在制订激励措施的时候,一定要弄明白激励的最终目的。
  激励的正面性原则:首先,要有公平的激励措施,做到奖惩及时、适度。其次,提倡多用正激励,少用负激励。在一个集体中,学生间存在差异是正常现象,我们不能因为激励某一个或某几个学生而让多数学生产生消极情绪。在制订激励措施的时候一定要考虑到那些后进生,比如,他们的“有进步”可以和别人的“你真棒”旗鼓相当。这样,他们也一定是激励措施的受益者。
  激励要有仪式感:在作业完成中这样大动干戈有意义吗?有人会问。当然有意义,而且,激励中的那些仪式感是让学生在激励中乐此不疲的重要因素。我会在每周五专门开辟出一块时间进行总结和表扬。学生们期待着这一刻,也期待更多的这一刻,日复一日,激励进入了良性循环。
  总而言之,激励是正面管教中的一个极为重要的组成部分,在常态化作业管理与评价中科学、恰当地运用激励措施,将会使“作业管理”的减量提质真正得到落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