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引导学生体会文章思想感情

□孙宁娟

字数:1344 2022-10-30 版名:教育理论
  新课程标准提倡阅读教学要着力引导学生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但从目前的情况看,教师以引导学生概括文章的中心思想为教学目标的现象普遍存在。那么,我们该如何引导学生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呢?
  首先,要把引导学生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定为阅读教学的重要目标。教师在课堂上努力追求的应当是学生对课文思想内容富有个性的解读,让学生拥有自己对课文的感受、体验和理解。
  其次,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自己去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在教学之初,教师可以进行适当的提示,但不要硬性规定,不要让学生一开始就带着统一的任务去阅读。在学生自读自悟的基础上进行交流和对话是阅读教学的重头戏。教师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去把握:
  1.创设自由、宽松的课堂环境,尽可能让学生各抒己见、畅所欲言。学生个性的解放是自由表达与交流的必要条件。
  2.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学生对课文思想内容的体会、感受、体验和理解,可以有深有浅,我们不宜用统一的标准、统一的规格去要求千差万别的学生。只要是学生自己的感受、体验和理解,我们都应当尊重。
  3.教师要在学生心灵与文本之间搭起沟通的桥梁。教师可以通过有感情的朗读、再现课文情境、播放渲染气氛的音乐等帮助学生走进文本。在学生进行交流的时候,教师必须及时、敏锐地作出判断:学生对文本人文内涵的把握已经达到什么程度,已经拥有什么、还缺乏什么,认识上有没有偏差,还存在哪些疑惑,等等。这样,教师才能真切了解学生的思维情况,通过有针对性的对话,引导学生进一步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
  4.注重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可以把朗读的指导、口语表达的指导与体会文章思想感情的引导巧妙地结合起来,把课文语言亮点的欣赏与课文人文内涵亮点的欣赏有机地联系起来。
  5.注意适度。对“度”的把握是一门艺术,艺术最讲究分寸,讲究恰到好处。现在不少教师都遇到了一个新问题:当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与文本的价值取向不一致的时候应该怎么办?例如一个学生在学习《狐狸与乌鸦》一课时说:“我觉得狐狸其实挺聪明的。”对此,我认为可以这样看:第一,这位学生不是老想着如何顺着教师的意图去想去说,而是把自己此时此刻的想法说出来,这说明他有一定的自主意识,思想比较开放。第二,这位学生可以没有顾忌地实话实说,说明这个班级有比较宽松的教学环境,师生平等对话有一定的基础。第三,这位学生为大家提供了一个很有探讨价值的问题:狐狸明明是骗子,为什么有的同学却对它产生好感呢?教师是不是可以在肯定这位学生积极思考、大胆发表意见的同时,引导学生围绕骗子为什么会使人产生好感这一话题展开讨论?可以讲一些生活中骗子行骗的实例,还可以进一步读课文,引导学生以狐狸为例,认识骗子的特点和本质。教师在引导学生体会文章思想感情时,既要尊重学生的独特体验,又要进行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引导。
  从课堂教学实际来看,教师要机智灵活地引导学生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存在一定难度。因为课堂上有很多不确定性,教师要随时依据学生的反馈进行调整。另外,课堂是动态的,课堂生成是千差万别的,随着学生的个性日益解放、思维日趋活跃,课堂教学的随机性必将越来越大。这种发展趋势,要求教师在引导学生体会文章思想感情时不仅要有教学预设,更要有教育智慧。这样,才能更好地引导学生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
  (作者单位:陕西省咸阳市渭城区金旭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