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二十大与教育未来发展

□王彬武

字数:2417 2022-10-30 版名:理论
  党的二十大再次提出“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强调“教育、科技、人才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和“加快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对教育发展作出新部署,提出新要求。在新的历史时期,教育未来将会发生什么变化?
  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化带来的高位发展
  二十大报告中关于教育的亮点之一是再次提出科教兴国战略,把教育强国、科技强国和人才强国战略进行整体安排,强化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化的理念。在十八大报告和十九大报告中,教育是社会民生的内容,科技是经济建设的内容,人才工作是党的建设的内容,教育、科技、人才合为一个整体论述,体现了系统思维,反映了党对教育、科技、人才与高质量发展之间相互作用的规律有了新的认识和更精准的把握。实施科教兴国战略,推进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化,教育在国家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发生了变化,教育从满足人民群众美好生活的机会需求,到更公平“上好学”的质量要求,发展到服务科技强国和人才强国战略的创新追求。这一新的追求是在坚持教育满足民生需要的基础上,确立的高位发展的新的方向和新任务。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化发展中,教育发展、科技创新和人才培养不是简单拼接,也不能理解为科技强国和人才强国是教育质量提升的结果。教育是基础性的,三项战略相互融合、有机统一,既要体现三项战略各自的规律和特点,又要相互推动、相互依赖、相互支撑。在这个关系中,通过提高教育质量,培养创新人才,更好地服务科技创新。同时,科技发展对人才培养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创新人才的成长又对教育提出新的要求,教育也要进行相应的变革。高位发展形成螺旋式上升的态势,从而为开辟发展新领域新赛道,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提供坚实基础。教育的目标要瞄准世界科技前沿、世界创新前沿培养人才,要从办学模式、育人方式、管理体制、保障机制上探索符合中国国情的更高水平更有质量的教育方式。科教兴国战略在新的历史时期,有着新的内涵和目标。面对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后疫情时代国际关系的变化,国际竞争加剧,经济全球化受阻等新形势,教育需要从观念、方法、思维等各方面为科技发展奠定基础,科教融合、拔尖创新人才培养将成为发展教育的新目标。教育发展有了新的追求,仍不可忽视当前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依然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这一国情决定教育以人民为中心,在更高层次、更高水平、更高质量的基础上满足人民群众对优质教育的需求。
  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提出的教育方式变革
  二十大报告中提出“全面提高人才自主培养质量,着力造就拔尖人才”。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给教育提出两个课题:学习方式上重视创新思维,培养体系上探索英才教育。创新思维是一个教育问题,也是一个文化问题。教育要在观念、内容、方法等方面更加强化培养创新思维,同时要克服限制创新思维的文化传统观念。在教育教学方法上引导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改变以知识记忆为主的学习方式,正确对待知识在学习中的作用,处理好知识与思维、知识与认知、知识与记忆、知识与道德情感等关系。必须认识到知识不是学习的全部目的,知识是改变认知方式的途径,知识是处理问题能力的经验储备,知识是形成思维的素材,知识是培养道德情感和理性精神的土壤。创新思维还要求学习过程去功利化,以考试成绩为目标的功利化学习不能带来创新思维。创新思维培养要求教育者必须清醒地认识到,受历史传统文化观念的影响,我们固有思维中缺乏科学观念,限制了我们的创新思维。我们需要改变观念,培育创新文化。丘成桐说:“中国人的聪明表现在能够用先进的方法破解世界难题,但是我们很少自己创造方法解决问题。”今天,中国人的眼光和视野已经不局限于传统文化思维,需要教育者突破传统文化思维的桎梏,用人才培养的实践破除“李约瑟难题”,回答“钱学森之问”,解决“卡脖子”问题。
  拔尖创新人才培养要求积极探索英才教育。我们在观念中鼓励学生个性化发展,但在制度设计方面却在回避个性化。国际通用测算方法,人的群体前1%-10%具有取得更高成就的潜能,这部分儿童是国家的战略资源和稀缺资源,培养好这一部分儿童,涉及国家的核心利益,培养不好,造成宝贵人才资源浪费,间接影响到国家的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影响到国际科技、人才的竞争。我们的教育过于强调统一性、标准化,即使真正天赋异禀的学生也要按照统一步调培养。我们要探索在不违背教育公平的前提下,进行因材施教的特殊政策,建立英才教育体系,摸索英才培养模式。
  中国式现代化引领的教育体制机制改革
  二十大报告提出“以中国式现代化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现代化是一个世界性的发展趋势,中国式现代化进一步强调各项事业要立足中国的历史传统、具体国情、社会文化实现现代化的转型。在教育改革发展方面,中国式现代化既是整体实现教育现代化的方向性、统领性要求,也是“立足中国大地办教育”的全新表述。教育的未来发展要通过体制机制的中国式现代化彰显制度优势。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教育发展的任务将要在制度层面不断强化党对教育的全面领导,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完善党组织领导的学校制度建设。同时,教育现代化的过程中,要坚持传承而不守旧,学习而不照搬,追赶而不追随。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在教育教学理论的发展中要立足中国文化的实际,进一步发掘中国传统文化积累的有教无类、因材施教、教学相长等教育思想,与现代教育观念相结合,赋予这些优秀教育思想以新的时代内涵,并成为可操作的具体方法。教育现代化还需要我们用开放的心态面对世界先进的教育理念,既不盲目排外,又不盲目崇拜。推进教育现代化,教育制度、评价标准、教学方法等都要与国家的文化传统、基本国情和历史任务相适应。西方教育的观念和制度,有很多并不适合中国国情,不能照搬。学习借鉴先进不是最终目的,最终目的是让这些先进的教育观念、制度、方法在中国国情下得到再创造。
  党的二十大开启了中国发展的新征程,教育在新发展阶段有了新目标,新的教育变革正在展开。
  (作者系陕西省教育厅教师工作处处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