援教千里远 真情似水长

——教育人才“组团式”帮扶工作江苏选派陕西校长速写(下)

字数:2733 2022-10-26 版名:视点

  □龚一卓
  2022年7月下旬,北方一年中最热的时候,江苏省选派的校长们冒着酷暑来到陕西,开始了他们的帮扶之旅……
  “扭转职业教育的负面印象”
  7月25日,校长们抵陕,为到岗做最后的准备。“我们将广泛调研,让常州—安康两地教育优势互补,在办学理念、校园文化、队伍建设、德育管理、课程研发、专业建设、技能训练、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云上课程、云上教研、云上微课等多层面联动……”作为选派校长代表,常州旅游商贸高等职业技术学校副校长戴卫银在陕西省教育人才“组团式”帮扶江苏选派校长到岗培训会上说,“我们将在援陕前辈的经验上,加强顶层设计、系统谋划,擦亮‘常—安教育品牌’,形成‘常—安教育模式’。”
  本次帮扶行动,戴卫银来到了安康市岚皋县职业教育中心。“学校领导和老师都特别热情,我们要是不好好干呀,自己都觉得不好意思。”谈及到校后的第一感受,戴卫银笑着说,“目前学校设施尚不完善,亟待改进加强。不过这对我来说既是机会,也是个不小的挑战。”
  正如戴卫银所说,岚皋县职业教育中心于2020年5月开工建设,2022年3月部分校区投入使用,部分设施还在建造中。此外,学校还面临职教观念落后、师资力量薄弱、专业教师缺乏、培训资源整合不够、培训项目有待拓展等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戴卫银制订了详细的改进方案。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戴卫银首先完善了各项管理制度,加强校园精细化管理,上下班实行打卡制,实行部门“工作周报制”和学校工作“周安排表”;借助开学契机,依托“组团式”教育帮扶,从强化学生行为习惯(手机管控)、师德师风、精细化管理抓起,反复抓,抓反复,持续做。同时狠抓教育教学能力,从班主任做起,检查教学常规;强化班主任责任意识,培养班主任业务能力。原先学校没有教研组,基本没有教研活动,现在借助“组团式”教育帮扶,增设教研室机构,设置6个教研室,每两周开展一次教研活动。
  “通过不懈努力,我们一定能扭转职业教育在老百姓心中的负面印象。”研讨会上,校领导和老师们这样说。戴卫银听后很受触动,“我能感觉得到大家满满的信心,这正是我们的初衷和目的。”学校没有网站,以前也没有多少宣传渠道,现在通过学校抖音平台发布校园生活,定期通过校园官微发布《岚皋职教中心校园周刊》,相信随着家长和学生对职业教育的了解,偏见就会更少,信任也会更多。
  “着力打造‘三支团队’”
  始建于1925年的安康市岚皋中学是岚皋县域内唯一的普通高中,今年他们迎来了一位江苏帮扶校长王强。来自常州市西夏墅中学的王强拥有21年教育教学工作经验,到岚皋中学后,他详细了解学校师资配备、管理制度等情况,因为学校实行了封闭式寄宿制管理模式,王强多次检查学生食宿情况。“到这儿一段时间了,我被岚皋中学全体教师‘埋头苦干,勇于担当’的精神深深感动。在学校生源状况、办学设施等欠佳的情况下,大家仍立足自身、深挖潜力,干出了优异的成绩。”王强细数校领导和老师们一丝不苟的工作,“学校的行政值班,从周一到周日,每天1位校级领导带队,2位行政人员参与,从早上6:30到晚上12:00,检查项目涵盖学生宣誓、朗读、跑操,早中晚就餐秩序及陪餐,午休及夜间寝室、教师教研组和备课组活动,分工协作,发现问题及时反馈、整改,并有详尽的值班记录,有效保障了学校教育教学秩序的有序进行。”不过近几年来,随着办学规模的不断扩大,师资不足和教师缺编双重困难一直是制约学校发展的重要因素。学校虽然历史悠久,但几经搬迁,未能完成整体文化建设,校园文化缺乏感染力。
  针对这些问题,王强苦苦地思索着解决方案。他认为,要有效解决问题,主要在于着力打造三支团队,即“勇于担当、执行力强”的行政团队,“师德高尚、乐于奉献”的班主任团队,“潜心研究、引领成长”的教科研团队。同时在招生宣传、校园文化凝练、心理健康教育推进、骨干教师培养、功能部室建设等方面进行创新建设。他提出四点执行方案:一是充分发挥“组团式”帮扶专任教师“传帮带”作用,与学校教师组成教学团队,共建名师工作室,建立团队带团队、师傅带徒弟的绑带机制。二是积极争取岚皋县委、县政府的支持,在学校基础设施建设、设备购置、信息化建设、人才培养等方面加大投入,尽快更新学校报告厅和理化生实验室设备等。三是将校园文化内化于学校课程、教师发展、学生成长等各方面,外显于校园的楼道墙面,渗透进学校教育教学的方方面面,凝聚各方力量,引领学校发展。四是把握机会,深化课堂教育改革,注重高考综合改革的教研和科研,为改革提供有力的支撑和保障。一番交流研讨后,王强信心十足,他坚信,在两地人的共同努力下,一定能将崎岖化作坦途,为岚皋县打造良好发展的教育之路。
  “让家长和学生对职业教育重拾信心”
  和戴卫银、王强一样,常州刘国钧高等职业技术学校校长助理施小威也来到了安康,担任紫阳县职业教育中心的帮扶校长。紫阳县职业教育中心是一所全日制公办中等职业技术学校,承担职高学历教育和成人职业技能培训,是陕西省骨干专业学校,承担着当地千余名学生的教学重任。
  施小威在了解学校建设情况及学情之后发现一个重要问题,学生均来自本县各乡镇农村家庭,受经济条件制约,多数家长常年在外务工,家庭教育薄弱,家长对职业教育的理解和认知不足,容易产生误解,认为把孩子送到职业学校就读,等年龄大一些后就能外出打工,家长和学生均缺乏明确的学习目标和职业规划。
  “要想改变观念,不仅要加强相关政策宣传,更要做出个样子,让家长和学生对职业教育重拾信心。”施小威立即制订方案,主要从找准规律帮扶、对照需求帮扶、拓展资源帮扶、专家引领帮扶四个方面进行改善。在解决专业教师短缺问题基础上,施小威提出,要发挥桥梁和纽带作用,撬动东部资源,积极争取更多的项目支持、政策支持、资金支持,用于学校建设实验实训室或基地、图书馆等方面建设,同时发挥好“组团式”帮扶专家组作用,形成定期指导工作约定,并积极加强苏陕两地的教师交流互访。
  火热的夏日催生出火热的干劲,一如座谈会上来陕校长代表承诺的那样,“三年的时间很慢,因为我们远离家人和故地,三年的时间也很快,因为我们要做的工作有很多。此时此刻,我们已是陕西的一分子,已是陕西教育的一员。我们使命一致,目标一致,为党育人,为国育才,为乡村振兴和共同富裕培养栋梁之才。我们来到秦巴大地,与陕西教育工作者手牵手、心连心,踔厉奋发,干事创业。只要我们撸起袖子加油干,我们将大有可为,大有作为。”
  苏陕协作自1996年正式开始,作为苏陕协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多年来,江苏省在教育帮扶工作中向陕西输送了一批又一批教育人才,此次参与教育人才“组团式”帮扶工作的22位校长将带领江苏的55名中层管理人员、专任教师,以及陕西选派的149名帮扶人员,在未来的三年时光里,为秦巴山区带来先进的教育理念和科学的管理经验,架起苏陕帮扶的教育人才“彩虹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