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惕“儿童剧本杀”成变异的学科培训

□龙敏飞

字数:892 2022-10-26 版名:声音
  据《成都商报》报道,近日,一种新兴的儿童教育娱乐方式——儿童剧本杀进入大众视线。记者了解到,随着“双减”政策的施行,许多教培机构和教培老师纷纷寻求转型,其中有部分教培工作者进入儿童剧本杀领域。在大多数儿童剧本杀品牌推广中,他们多强调该产业轻资产、低门槛、收入高,不仅可以作为教培机构的消课方式,也可以作为线下儿童书店增强顾客体验的手段。
  从目前的呈现来看,儿童剧本杀有一些现实的利好。一方面,很多儿童剧本杀有着很好的文化内涵,包括中国历史、文学名著、成长童话、人文自然科学等内容,都可以“插入其中”,因“寓教于乐”“在游玩中收获知识”等功能而备受好评。另一方面,儿童剧本杀盯紧目标群体——家长,宣传剧本杀对孩子的阅读、思维、判断、推理、表达等能力具有极大的提升与促进作用,在“望子成龙望女成凤”思想的指导下,这能刺激家长们的消费需求。
  通过这样的营销与宣传,儿童剧本杀不愁没有市场。因为,在“双减”政策之下,很多教培活动无法开展下去,那换个名头继续进行,似乎也是一种选择。因此,一些看起来很不错的儿童剧本杀,也有异化为学科培训的感觉。万事皆可剧本杀,那对语文、数学、英语等学科来说,是不是也可以掩藏在这样的名义之下呢?而根据网络爆料可知,一些儿童剧本杀只有名头,内核早已变成了校外培训。无论是浅层次地介入学科培训,还是深层次地“改头换面”,都不是儿童剧本杀该有的模样。
  儿童剧本杀本无原罪,也是可以开发儿童智力的一种游戏,但这不能成为校外培训的挡箭牌。因而,对儿童剧本杀这一新生事物来说,需要的不是“打打杀杀”,而是规范管理。今年6月,文化和旅游部等五部门联合发布《关于加强剧本娱乐经营场所管理的通知》,从内容管理、未成年人保护、安全生产等五个方面,强化剧本娱乐经营场所主体责任,明确相关部门监管职责。这是顶层设计,应该得到贯彻落实。对儿童剧本杀而言,就应该主动将其纳入“监管轨道”,确保其良性发展,而不是异化成“另一种形式的校外培训”。
  一言以蔽之,避免儿童剧本杀成变异的学科培训,就需要监管趁早介入,为这一行业“定规矩”,让这一行业的发展行驶在正确的轨道上。这样,才能确保“双减”政策的有效施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