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党村的灯火

□江俊涛

字数:1841 2022-10-26 版名:文苑
  又来下党村时,我爱上了这里的夜色。
  下党位于闽东大山深处,主要由新村和古村两部分组成。夜幕降临后,我从新村走向古村,转过一个弯,就看见一片灯火扑面而来。道路右边皆为商铺,由老房子改造而成,门口、窗口都透出了温馨的灯光;外墙上、屋顶上都安装着灯带,勾勒出老房子那古朴厚重的轮廓;屋檐下吊着灯笼,黄色的灯光穿透红色的外壳,宛如一颗颗熟透的柿子悬在枝头。
  商铺后面就是古村,沿着山坡仍分布着一座座老房子,层层叠叠,错落有致,近几年来已被开发成民宿、画室、作坊、直播间,在灯光的装扮下显得格外时尚。不时有游客从巷道里走过,灯光打在他们脸上,与那夯土墙体一起斑驳成油画风格。我在古村里逗留了一会儿,便沿着一条青石板铺就的小路拾级登山,来到文昌阁旁边的最佳观景处,回身看去,瞬间便被震撼住了。
  啊!下党的夜景,多么迷人!
  在苍茫的夜幕下,一片璀璨的灯火横空出世,它倚着山傍着水,就像一颗颗夜明珠聚集在一起,仔细听仿佛还有“大珠小珠落玉盘”的声音,这就是下党古村的夜景,被灯火扮靓的夜景。灯光不断地变换出红黄蓝的颜色,与打在翠竹上的灯光一起,营造出了“火树银花不夜天”的盛景,惹得旁边拍照的众多游客一阵阵惊呼。极目远眺,碑坑山上的灯火与下党古村的灯火交相辉映,就像启明星一样,照亮了这里的夜空。
  而鸾峰桥上的“灯光秀”使得它看起来更像一只正在腾飞的大鸟。我穿过鸾峰桥来到饭甑岩上,举目望去,只见文昌阁上的灯火和旁边那条陡峭的青石板小路上的灯火已连成一线,成为一条被灯光照亮的小路。这条小路曾经是进出下党的唯一通道,如今,这条小路已成为“党群连心路”,每天都要迎来不少游客,在夜间更是亮如白昼,也照亮了游客的心。不用说,这条小路见证了夜幕中的下党所发生的沧桑巨变。
  是的,夜幕中的下党,沧桑巨变。
  犹记得,三十多年前的下党,在夜晚时还是一团漆黑。那时的下党极端贫困,村民们照明主要用煤油灯,条件更差的则用“火蔑”,即砍下毛竹后劈成条,在泥水中浸泡一个月后捞起来晒干,晚上点燃它充着“油灯”,灯光如豆,极其昏暗。
  于是,让下党人民用上电灯成为各级党委政府的心头大事。一位退休的老干部告诉我,当年他被派到下党工作后,第一件事就是组织群众用石块、水泥拼合成一个压力水管,将原有的一个废弃小水电站恢复起来,并安装了十二千瓦的发电设备。但因水量有限,每天发电时间不足两小时,只能供碾米使用。“夜晚,我们点着蜡烛、煤油灯、松明,围坐一起商讨问题……”人们渴望用上电灯,渴望家里亮堂起来……
  时光前进到一九八九年七月十九日,中共宁德地委的主要领导沿着文昌阁旁边那条陡峭的青石板小路来到下党访贫问苦指导发展,并决定支持下党四十万元用于水电站建设,从此解决了下党群众用电难的问题,家家户户都用上了电灯,家里亮堂了,心里便也亮堂了……此后,乡亲们秉承“弱鸟先飞、滴水穿石、以干得助、久久为功”的精神,在电业的襄助下埋头苦干持续发展,让这里的夜晚不再单调且越来越亮……
  后来,中国进入了新时代,拉开了精准扶贫的大幕,下党也迎来了最重要的发展机遇,村干部带领村民们挖掘红色资源、创设定制茶园、发展乡村旅游,终于摆脱了贫困、奔上了小康、走向了富裕。日子过好了,他们便开始精心打扮家园,给古村和新村都安装上夜景灯,“灿若星河”般美丽了这里的夜晚。此时的灯光已不仅仅用于“照亮”,还用于“扮靓”——灯火之于下党,已从物质层面跃升至精神层面。
  从“照亮夜晚”到“扮靓夜晚”,下党的灯火开始迭代升级,大放异彩。二〇二一年七月六日,在中国共产党与世界政党领导人峰会上,通过视频展示了下党的夜景,下党那璀璨的灯火以及灯火下的美好家园在全球面前惊艳亮相!背后的故事是,下党的发展已进入快车道,“经济兴则夜色美”!
  忽然想起那条著名的“胡焕庸线”,即沿着黑河和腾冲画一条直线,直线的东侧经济相对发达,直线的西侧经济相对落后。近十年来,通过卫星图来看夜幕下的这条线,东边的灯火愈加辉煌,西边的灯火也逐年递增。有人说,卫星夜光数据可以反映人类活动的强弱,可以分析社会经济发达程度,我深以为然,并为国家的日益繁荣昌盛感到由衷的高兴!
  下党是幸运的,因为它刚好位于“胡焕庸线”的东侧,其周边地区经济相对发达,并且自身也拥有绿水青山等良好的资源,就像烟花一样,一点就燃,为中国的夜景增光添彩。下党是幸运的,因为它赶上了一个好时代,不仅实现了华丽变身,还用灯火把自己打扮得越来越妖娆,相信不久的未来,这里将成为“中国最美山村夜景”,代表着中国形象。
  下党的灯火,照亮了中国,惊艳了世界!